第六章 董卓專權(1 / 2)

少帝回到宮中之後,大赦天下,將光熹元年改為昭寧元年。傳國禦璽丟失了,皇帝六璽中的其他五璽全都找到。董卓是帶著部眾到洛陽的,但帶的人很少,手下隻有步、騎兵三千人。他嫌自己兵力單薄,擔心不能使遠近懾服。於是,每隔四五天,就派軍隊夜裏悄悄出發到軍營附近處,第二天早上,再嚴整軍容,大張旗鼓地返回,讓人以為西方涼州又派來了援軍,而洛陽城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底細(這家夥狡猾狡猾地)。當時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被何進的部眾殺了,何進的部眾沒人統領,他們一看董卓帶了這麼多人馬來,就都歸順了董卓,於是董卓實力大增!於是董卓又誘使呂布殺了執金吾(相當於禁軍統領,皇帝警衛班的班長,中二千石的大官)丁原,吞並了丁原的部眾,自此都城洛陽的兵權都控製在了董卓手裏。

執金吾丁原,原來是並州刺史(《三國演義》說是荊州刺史,那就是亂說了),後來做了騎都尉(前麵說過,曹*也做過這官),呂布是他手下的主簿(《三國演義》說,呂布是丁原的義子,那是虛構的,但呂布是董卓的義子那是《三國誌》上有記載的!主簿可是文官,這與我們一般對呂布的看法有所不同吧)。何進招丁原進京謀誅宦官,拜丁原為執金吾,所以丁原是比董卓先帶部隊進京的,董卓何等人,自然要把這眼中釘拔掉!

何進時拜袁紹為司隸校尉(司隸校尉可是比二千石的大官啊,與刺史的作用大致相同,司隸校尉可說是京城的刺史,負責監察朝中百官與京城的治安,地位比刺史高),這時董卓一手遮天,袁紹自然看不慣,但他也被董卓唬住了,當被何進派往外地募兵的騎都尉鮑信回來要求袁紹對董卓下手的時候,他也不敢有所行動!後來董卓與他說了廢立皇帝的事,袁紹假裝同意,他對董卓說:“這種大事,我回去應當與太傅商量一下(太傅是他叔袁隗)!”於是董卓放他回去商量了,令董卓沒想到的事,這小子一出來就跑了,直奔冀州(今河北、河南、山西等部分)而去!

董卓氣焰越來越囂張,他先後做了司空、太尉,已經不把小皇帝放眼裏了,於是就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廢了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劉協就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劉協即位後,董卓為相國(東漢不設相,這應該是先例!相為文官總長,董卓一介武夫,弄個大將軍多好),讚拜不名、劍履上殿(後來曹*也有此待遇)!“讚拜不名、劍履上殿”就是說董卓在參拜皇帝時不唱名,佩劍穿鞋上殿!今天我們看來可能這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在當時,這就是最高榮譽!

董卓還大肆啟用名士,以求籠絡人心!比如任命劉虞為大司馬,封襄賁侯;太中大夫楊彪為司空;豫州牧黃琬為司徒。他還率領三公等大臣上書,請求重新審理陳蕃、竇武以及黨人的案件,一律恢複爵位,派使者去祭悼他們的墳墓,並擢用他們的子孫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