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招貼設計(1 / 2)

內容摘要: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得以生長的根。文章通過田野調查與文獻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認為依山傍水、天然成趣,形象生動、意蘊深厚,虛實相間、富於節奏的風格是白族合院式傳統民居的裝飾特征。

關鍵詞:白族 合院式傳統民居 裝飾 大理喜洲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侵入,傳統地域性特色正在逐漸喪失,建築室內設計出現了國際化、全球化及同一化的傾向,在追求物質和功能價值的同時,造成了精神文化價值的忽視。因此,我們要學習傳統。筆者對喜洲合院式傳統民居裝飾的風格特征進行歸納和總結,期望讓傳統之精華在現代設計中得到升華。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裝飾是建築環境構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建築裝飾,是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環境中所形成的,具有圖案性質的符號,反映的不僅是某一係統的審美情趣,還包括這一係統在文化及信仰上的取向。①喜洲合院式傳統白族民居裝飾同樣表達著喜洲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與豐富的民族情感。民居建築裝飾按裝飾部位大體可以分為牆體裝飾、門樓裝飾、照壁裝飾、院落裝飾、廊道裝飾等,其中院落是裝飾的中心,門樓、照壁、廊道構成了裝飾的重點。按裝飾體係來分,又可分為木作、石作、泥作和彩畫等。文章試從喜洲合院式傳統白族民居這些裝飾手法中,總結其裝飾的風格特征。

一、依山傍水,天然成趣

言及傳統民居,不能將其與“山野、竹林、清溪”這些自然環境分隔開,正所謂“天然去雕飾”,與自然環境的巧妙結合,對地方氣候的適應及地方材料的運用,才真實地反映了由於地域、氣候、民族風俗甚至人的性格愛好等差異所形成的鮮明特色,並頑強地保持著類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②喜洲位於大理市大理壩子北部,西依蒼山,東臨洱海,多為西南風,極少西風和東北風。為了爭取更多的日照和減少風災的影響並盡量少占平地,白族人民就將主房的布局坐西向東,門樓都在向東那麵,風從屋後吹來,自然不易進入室內。並在吸取漢族民居院落式布局的基礎上,因地製宜,創造出了著名的民居類型三坊一照壁的民居裝飾色彩。坐落在蒼山洱海之間坡地上的大理喜洲白族民居,依山傍水。院落是民居裝飾的中心,民居的院落地麵鋪以蒼山所產之片石。為了改善庭院空間的局部小氣候,增添庭院空間的自然情趣,常常在庭院中栽植樹木、花卉,堆積山石、水體,它們構成了庭院構成的自然要素,使庭院空間獲得清幽、淡泊、隱逸、高雅等境界。這些民居最根本的特征是使建築盡量與自然巧妙地結合,自成天然之趣,最接近於生活,極少修飾,絕不做作,不顯山不露水,主要突出它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美③。

二、形象生動,意蘊深厚

裝飾藝術的意象美是通過藝術的想象與虛構、集中與概括、寓意等手法來進行的。④喜洲白族民居裝飾的題材是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裝飾“語言”,民居建築主要運用象征、諧音、寓意等手法,通過吉語圖案對建築細部構件進行裝飾,以寄托白族人民對幸福、吉利、長壽的企盼。白族藝人們憑著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動人、新鮮的藝術形象,可謂形象生動、意蘊深厚。喜洲白族民居山牆的裝飾通過縝密的構思,有意識地運用線條、色彩、繪畫甚至雕塑等將特色示之於人。(如圖1、圖2)圖案形式多種多樣,氣勢奔放流暢,別具風格。或用浮雕式泥塑,施以橘黃為主調的色彩,顯得雄渾古厚,氣派不凡。(如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