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意象設計素描表現的質感置換(2 / 2)

4.西方園林設計元素濫用

一些景觀設計公司往往啟用國外的設計機構,結果設計出的效果多是純粹的西方園林風格,到處是羅馬柱和歐式雕塑,這種風格和款式在上世紀90年代末達到了高峰。

誠然,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個世界發展的一大動力,沒有交流就沒有發展。但是,這種沒有經過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必定會產生一些沒有生命的景觀垃圾。

四、當前景觀設計改造建議

(一)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觀

如前文提到的,中國園林崇尚自然,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其實與當前景觀設計發展方向相吻合。人類與自然長期共存,其生命活動本能地與自然相互聯通,所以當前景觀設計是否真正能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我們所要關注的。

(二)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思維方式

中國古代造園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摹本,造園者通過對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華用於園林中,成就了無數美景名園。因此,深入觀察自然應是當前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

景觀設計者應將自己對自然美的親身體驗加以濃縮概括後,再用自然元素表達出來給大家分享。例如利用科技手段去誇大、突出自然中有生命力的景觀,如許多疊泉、水景的設計,在自然界找不到它們,卻能體會到它們源於自然的神韻。

(三)學習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設計技巧

中國有數千年的造園曆史,從空間布局到疊山理水都有許多傑出作品。如何相地立基、借景生情,如何小中見大、序列空間,都有許多創作手法可以學習。例如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之精巧在於它遵循畫理詩情,還常常賦花木以人性。現代景觀的植物配置,在滿足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多賦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們更樂於親近自然,也能讓景觀作品更有人情味道。

(四)尋找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文化

中國古典園林能很好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的血液裏流淌的是中華幾千年文明的積澱,我們的潛意識裏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渴望,對景觀的欣賞更多的是它的深刻意境和文化內涵,我們不能隻是單純地追求形式完美,文化的體現才是根本。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其許多設計理念和手法,當代景觀設計師如果能加以認真分析研究,並從新的視角去理解應用,必能使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在學習西方園林的過程中切莫一味模仿,把自己的本質和精神丟掉了。隻有注重文化上的繼承,文脈上的延續,在傳統基礎上加以創新,才能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景觀作品。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6.12.

[2](日)針知穀鍾吉.西方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天然公園[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12.

[3]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6.

[4]俞孔堅.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4.

作者吳珊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景觀設計專業2007級碩士研究生

丁寧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任編輯:徐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