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術設計的內容美與形式美(1 / 2)

景觀設計是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和室內設計專業方向的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本文著重研究環境景觀的功能、空間、硬質鋪地、植物、色彩、照明、設施、小品等相關設計要素的組合。它是一門以空間審美為主導、藝術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涉及麵非常廣泛的、與多門學科交叉並受到諸如建築學、生物學、生態學、土壤學、植物學、材料學、美學等學科影響的學科,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

一、教程的基本體例架構

景觀設計教程的基本體例架構與其他設計專業教程的重要區別在於其突出的教學實用性,貼近教學實踐、貼近設計教學規律、貼近學生學習心理,在環境藝術設計和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大綱規定的總學時的基礎上,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與運行方法。在確立的每個教學單元中,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要求、教師及學生應把握的重點、單元作業命題、教學過程注意事項提示、教學單元結束時小結要點、思考題及課餘作業練習題等。

二、教程基本內容設定

根據高校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的目標要求,依照目前國內高校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大綱確立教程的體例架構,以及教程的特定性質和任務,景觀設計教程的基本內容設定為:

1.景觀設計的基礎理論。本單元教程以理論闡述為主,使學生了解景觀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概念。

2.景觀設計的具體內容。本單元教程是非常重要的章節。通過對環境景觀設計中所涉及的具體內容介紹,使學生清楚地了解景觀設計中的具體要素,並獲知其在環境中的造景作用。

3.景觀概念性設計。本單元教程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景觀設計的方法、程序和創新。

4.景觀設計中常見工程細部構造及施工圖表現。本單元教程的重點是使學生認知各種不同景觀構築物的細部構造及其施工圖紙的表達形式。

以上四個教學單元板塊構成一個由設計原理、設計方法到藝術表現與具體實踐的由淺入深的教學進程,體現了教學循序漸進的科學性,吻合學生的接受心理,符合應用型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應用性是高校景觀設計教程的重心,有良好的實用價值和足夠的信息含量,不僅能有效地應用於實際教學活動,同時還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提供了進一步深化提高的空間。

三、教程實施的基本教學方式與手段

該教程實施的基本教學方式為任課教師講授、優秀設計案例作品分析、課題設計及後期實踐教學。任課教師的設計理論講授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卻是不可忽視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法,尤其對學生現代設計理念及原理的灌輸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效果的好壞全在於任課教師理論素養的高低和備課是否充分深入。該教程為任課教師的理論講授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框架。

景觀設計是一種視覺設計藝術,因而在教學中自始至終離不開具體的設計形象。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設計原理的理解,直觀式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為此,必須借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圖像式教學,對國內外優秀的景觀設計案例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將理論的基本原理與觀念融於直觀的設計作品之中,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把握設計理論與設計方法技巧。

作業課題設計是訓練學生動腦又動手的重要手段,是培養高校應用型人才實際設計能力的重要措施。學生通過任課教師的理論講授和多媒體教學中獲得的理解與感悟,必須通過做作業才能轉化成設計的應用能力,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心智的成長往往離不開作業的實施過程,因此,作業命題的設定、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及作業小結與交流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