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踐精神

藝術源於生活。古人學畫提出要“師造化”,中國藝術家自古都注重寫生的傳統,不論是李思訓、吳道子暢遊嘉陵揮寫長江山水,還是黃荃、趙昌的花鳥粉本,無一不是從寫生中來。繪畫大師凡·高曾經深有感觸地說過:“那種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最穩妥的方法是不知疲倦地臨摹大自然。”畫水彩速寫無疑是“臨摹大自然”的最便捷的方法,它使你更深刻地感悟自然,使你在創作中“能寫真景物、真感情”,從而進入“真境界”。②吳冠中先生也曾經說過:“藝術歸根到底還是誕生於生活,有感而發,有所愛而畫,畫被感情催發……”③當時的水彩畫家們在大自然中直接觀察,直接表現,畫麵上洋溢著作者麵對生活、對景寫生才能產生的新鮮感和靈動的氣韻。與生活坦誠相待,真誠地接受生活的啟示。透納、康斯太布爾等都是水彩寫生大師,他們筆下的風景無不顯示出對生命對自然的禮讚……著名水彩畫家黃鐵山先生對當前中國水彩畫有六大不良感覺,其中一點是“假”。他認為目前有些水彩作品中缺少真情實感,沒有作者在生活中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隻有偶然的冷漠的照片翻版或是對經典作品的轉換模仿……因此,形象越畫越空,色彩越畫越假,怎會不給人以看“假麵舞會”之感呢?反觀作為西方水彩畫代表和典範的英國水彩,就是以對景寫生為契機的。

四、創新精神

水彩畫若想在藝術創作中推陳出新,就要在技術和藝術創造性上下功夫,其藝術思維應從畫麵上拓展開來,從視覺審美、材料的研究上拓展開來,用創造性的思維去審視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

“創新的動力是新的思想感情,創新的基礎是豐富的生活體驗與深厚的藝術修養。”④創新要在當代語境下進行創新思維模式重建。水彩藝術的創新還體現在工具、材料這些物質的更新上,水粉、丹培拉、丙烯、彩色墨水、阿拉伯膠、透明水色以及國畫重彩顏料等兄弟畫種的材料都可實行“拿來主義”,使得水彩材料更加豐富、新穎。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也不斷地創造出新色彩、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法,給藝術家無盡的推動和激勵。藝術家因此也麵臨著更豐富的選擇,想象力也獲得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

總之,新的時代給予了藝術家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也隻有對藝術抱有虔誠的嚴謹治學態度,才能傳承藝術的精髓,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注釋:

①水彩藝術-11.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53頁.

②黃鐵山著.黃鐵山的水彩世界.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第117頁.

③中國水彩-24.中國畫報出版社,2004年,第50頁.

④袁振藻編著.中國水彩畫史.上海畫報出版社,2000年,第74頁.

作者係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2007級博士生

(責任編輯:鞠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