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現代水彩畫創作是作者感性與理性相綜合的產物。古往今來,水彩畫在不同的曆史文化背景下所呈現出的視覺審美是不同的,但在藝術創作中所體現出的人文精神是大體一致的。文章試圖探究在水彩創作中所蘊含的藝術精神,並為水彩創作理論構建學術平台。

關鍵詞:水彩創作 科學精神 求真精神 實踐精神 求新精神

水彩畫起源於西方,並於一個多世紀前隨傳教士的布道而傳入中國。在東方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將西方繪畫寫實技巧與東方傳統文化審美精神相融合,形成了富有東方韻味的水彩畫。我們在感悟水彩畫獨特魅力的同時,也應該厘清水彩創作過程中所包含的人文藝術精神。

一、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最早誕生於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與人文精神一道構成了人類文化的雙翼。本世紀初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的“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的作品《物之道》和我國著名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的作品《生之欲》左右對稱地擺放在展館門口。李政道教授經過長期研究發現,藝術,特別是繪畫藝術,能激發人們的創作情感,更能預示科學的內容;科學則在追求和表達真理普遍性的同時,更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吳冠中先生長期探索用點、線、麵等畫麵元素來構成畫麵。眾所周知,自然界中眾多極複雜的事物是由最單純和最簡單的因素構成,這也就是科學與藝術之間的融合。隸屬於人文學科的水彩畫,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不論是公認的水彩畫的開山始祖丟勒,還是英國水彩大師透納,或是近代的懷斯,這些藝術巨匠們都是以宗教虔誠般的態度來感悟和表現千姿百態的外在世界和敏感豐富的內心宇宙。因此可以這樣認為,水彩藝術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它中間蘊含著科學的精神,以科學的視角詮釋著世界。它與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其追求的目標是真理的普遍性。

二、求真精神

水彩是很有效的繪畫工具(水粉、丙烯可視作不透明水彩範疇)。寫實主義水彩能快捷、真實地反映對象的色彩、形狀、結構、體積等要素。當代水彩畫家在研究、發掘、描繪自己的創作對象時是一種對“真”的不渝的追求過程,因為隻有有了“真”,才談得上“美”,沒有人會認為虛假的東西是美的。得到人們欣賞的美的事物,必然也是建立在“真”的基礎之上的。

藝術的真實不同於自然的真實。生活應當被視作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真實的生活反映真實的畫麵。這裏的“真”還包括作者的真情實感。作為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當代美國最傑出的懷鄉寫實主義繪畫大師安德魯·懷斯,他一生幾乎都未離開過他的故鄉賓夕法尼亞的緬因州。“他善於用深而透明的水色來處理景物的暗部,筆觸爽快,細而不膩,善以光影表現形體,畫麵略有歲月流逝的悲涼之感。”①如他最為著名的《克裏斯蒂娜的世界》一畫中,一個患小兒麻痹症的女孩蜷縮在地上,遠望著前方的地平線。遠處的世界可能對她充滿了誘惑,但她無能為力。一大片草地和遠處的木屋(克裏斯蒂娜的家)的刻畫是精細入微、栩栩如生的。懷斯以敏銳的感觸,精致的寫實技巧,捕捉到視覺的一瞬,並與心理的想象聯結,用至高沉默的態度表達了對人生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