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字鴻溝”的形成及應對策略(3 / 3)

1、宏觀層麵的共同努力

客觀事物要積極運作,與宏觀和社會集體層麵共同努力來消除數字鴻溝。首先,國際社會與傳播大國應積極發揮帶頭作用,采取峰會協商等形式,積極消除“南北知溝”;其次,各國政府職能部門尤其是宣傳文化部門應積極縮小國內城鄉、區域互聯網普及差距,提升整體文化;第三,互聯網媒體要有責任與倡導意識,積極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廣泛傳播與共享,並營造良好、開放、互動、和諧的互聯網環境,同時互聯網國營媒體(如中國人民網)與私營媒體(如中國門戶網新浪,搜狐)應積極倡導知識普及與無國界分享,從互聯網引入和輸出先進文化,從而在宏觀層麵上消除數字鴻溝,促進良性循環。

2、個體自身的尋求與努力

一個“數字鴻溝”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溝壑,首先得看個體對其認知的需求,若個體無意願獲取此知識,我們不能認定其就是“知溝”。知溝是難以量化與形象化之物,其維度的多寡難以一言以定,所以我們需要從個體需求(使用與滿足)切入認知,若某個個體並不需要某類認知而被強行輸入,就會適得其反。在當今的全媒體時代,傳播目標受眾既大眾也分眾,從而產生不同的需求,正如同“碎片”一樣支離破碎,我國學者黃升民教授將“碎片化”引入到傳播學中,他認為: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④也就是說社會的多元碎片導致媒介與受眾的碎片化,而這兩者的碎片化又導致傳播與需求的碎片化。正因如此,要將受眾個體使用和滿足與分眾的碎片化需求結合起來,來看待“數字鴻溝”。互聯網的“碎片化”讓受眾的注意力更為分散,也讓受眾的選擇變得愈加重要。在互聯網“碎片化”所形成的“數字鴻溝”不以是非好壞判定或定性。在社會化大分工的今天,雖全麵人才是眾之所向,但發揮各自特長的專業化人才仍然被普遍認同。同樣,在互聯網層麵,個體不可能主動去填平各類“溝壑”,隻能選取自己需要的去主動獲取知識。個體層麵還麵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在互聯網超鏈接與便捷的前提下,在知識洪流中如何有效獲取自己所需求的,也是個體要不斷提升的技能。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在開放前提下,同樣會給個體帶來問題,即瀏覽過的信息並不一定能記住,對於此,需要個體不斷的努力,積極構建自身的知識儲備體係,有效地管理和防止記憶流失也是個體所需要注意的。

“數字鴻溝”現象雖然不可能徹底消除,但是能在宏觀和個體的共同努力下消減,所以隻有二者相互協調才能真正緩解“數字鴻溝”。數字鴻溝是知溝現象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對於整體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這樣對於傳播的知溝研究,才能更細化,更係統,整體的傳播學才會逐步壯大。“數字鴻溝”的重點不是發現其不平等的知識分配,而是通過共同努力來促進整個人類文化的進步。

參考文獻

①③丁未:《社會結構與媒介效果(知溝現象研究)》[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5-6、217-219

②丁未、張國良,《網絡傳播中的“知溝”現象研究》[J].《現代傳播》,2001(6):11

④黃升民,《碎片化:品牌傳播與大眾傳媒新趨勢》[J].《現代傳播》,2005(6):8

(作者: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