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在微博平台上,無論是普通公眾的把關,還是網友、運營商或傳統媒體的把關,都不是在一個嚴格的組織體係內進行的。它與傳統媒體的把關有著很大的不同:
1、把關人所處的位置不同
在傳統媒體中,新聞信息在見報、上電視之前,就會經過記者、編輯、總編等的層層把關。那些不符合社會價值取向、違背國家政策等的信息會被過濾掉,無法與讀者、觀眾見麵。因此,把關人主要是在內容發布之前和內容製作的過程中把關;而在微博平台中,把關人往往是在微博用戶內容發布之後進行監測和事後補救。
2、微博把關的組織色彩較弱
在傳統媒體中,把關是一種組織行為,有著嚴格的程序;盡管微博把關也要經過多個環節,但不管是信息發布者還是微博平台的運營商,它們的把關更多的是一種個人行為。在微博中,普通個人成為了把關者。
在微博中,出現把關滯後、把關人專業水平不足等問題,嚴重地影響信息內容的質量。微博把關的弱化,致使虛假信息不斷出現、謠言橫飛,不利於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微博把關弱化的原因
微博把關的弱化與微博本身的傳播特點有著密切的關係。
1、信息海量
微博憑借其進入的低門檻性、傳播內容的碎片化、傳播渠道的多樣性與便捷性、互動性強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發布的《2011年第4季度中國微博市場季度監測》顯示,2011年第4季度中國微博市場活躍用戶規模達2.49億。①微博運營商和相關監管機構要及時地控製和管理這2.49億微博用戶所發布、轉發的內容,第一時間過濾掉不符合發布要求的信息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花費的成本也很高。
2、信息傳播與更新的速度快
微博與移動互聯網的融合帶來了微博發布與接收渠道的便捷性,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任何一個微博用戶隻要利用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媒體,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把自己身邊的新鮮事發送到微博上。正因為如此,微博內容的更新速度往往是以秒來計算的,可以媲美電子郵件與QQ、MSN等即時通信工具。微博裂變式的傳播方式快速地擴大了它的傳播範圍。每一個微博主在微博上發布的消息,都能被他的粉絲看到。如果這條消息引起了粉絲的興趣,並且轉發,那麼粉絲的粉絲也可以看到這條消息,依次類推。
3、集傳播者和受傳者雙重身份於一體的微博用戶
在傳統的傳播方式中,信息從傳播者出發,經由傳播媒介,到達受傳者,傳播者和受傳者是分離的。但是在微博上,純粹的傳播者或受傳者幾乎是不存在的。每一個微博用戶既發布、傳播信息,又獲取信息。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編碼,發送到個人頁麵上,分享給他人;同時又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人,對關注人的信息進行解碼。在這“傳受合一”的傳播過程中,傳統把關人的作用似乎被削弱了。
三、微博的健康發展需要健全把關人機製
言論自由是一個合法公民所擁有的權利。公民有權利用微博這個新媒體工具來獲取信息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但是,自由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自由。每個用戶都應該在合法的範圍內,在不傷害他人利益的條件下理智地使用微博。任何一項新媒體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無所謂好與壞,關鍵要看使用的人。中國人民大學的喻國明老師說過:“對於微博來說,其最為核心的功能就是信息的發布與獲取,這兩種應用分別對應的是微博信息的發布者(微博主)和索取者。”②現實中,信息的發布與獲取是用戶在微博上常用的功能。信息的傳播者從專業的新聞編輯轉變為普通民眾,使信息在追求時效性上遠遠超過了真實性和準確性。可見,微博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各方對內容的把關。要健全微博的把關機製,本文認為需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