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言表達的網絡化
與大眾媒介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話語嚴肅性、明確性和係統性不同,微博展現的多是生活化的話題,具有隨意性、情緒化、碎片化和娛樂化的傾向。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眾生活現實的景象,並成為網絡認可的規則,且形塑了微博話語表達的慣習。同時,加之民間在語言上的創造,諸如“淘寶體”、“高鐵體”、“咆哮體”等,顯然與官方的規範衝突。但盛行於網絡中的流行文化以其口語化、個性化、幽默化、娛樂化而大受青睞,以致於受到政府的模仿,一度走進政府公文告示中,試圖向大眾展現其活潑、新時代的特點。可見,語言的網絡化已成為不少政務微博語言運用的一大特征,表明不少政府部門試圖改變過去冰冷生硬的官方話語體係,希望以網絡語言拉近與民眾的距離,獲得關注。這正是微博場域對政務微博作用的結果。
2、內容的“眼球效應”
在微博場域下,行動者爭奪話語權的首要環節是話語之於網民的意義。政務微博要主導微博場域趨勢,其傳播的信息內容能否吸引網民,並引起網民“共振”是決定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微博場域內,關注是互動的前提,互動是傳播的基礎。一個網絡信息隻有被人關注、形成互動才能傳播,才能提高關注度。因此,從場域鬥爭性的角度看,政務微博的信息傳播內容直接關係到其競爭力,而爭奪的第一步應是傳播吸引網民的信息,激發“眼球效應”。
所謂“眼球效應”,籠統的講就是用各種可能的手段和方法造成醒目、轟動的效果,以便把別人的目光吸引過來,引起人們的注意,以達到宣傳自己,推廣自己,從而達到某種目的。③這就需要政府顛覆過去的慣性思維,從傳統的模式中走出來,增強話題的質量和內涵,發揮政務微博的傳播效應。目前政務微博的現狀是,信息內容很難吸引網民的關注,沒有激起網民參與互動的興趣。不少政務微博依然停留在傳統的政府信息和政策的發布,給人一種老麵孔的感覺。目前,政務微博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公開和新聞發布。④
當然,政務微博的“眼球效應”同以獲得經濟效益和轟動效應為目的的媒體所追求的具有“質”的區別,它主要是社會關注、貼近公眾、服務公眾的信息或話題。
3、交流方式的互動性
政務微博與其它媒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對政府來說,別的媒體都是間接的、他者的平台,而政務微博則是直接的、自主的平台。政務微博的話語權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如果政府能夠通過運營政務微博建立龐大的粉絲群(尤其是本地網民)和較高的公信力,則相當於擁有了一張互聯網上的“主流大報”,可以通過這個清晰、便捷、高效的渠道來發布公共信息、實現官民互動,由此掌握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微博在本質上,是一種新型的關係網絡。政務微博表麵上是一個信息發布和傳播的平台,但實質上卻是政府和網民交流互動的空間。依據場域理論,在微博這個被結構化的空間中,政府機構和官員如果依然維係傳統政治場域下的等級、封閉和被動的慣習,就會在話語權力上失去競爭的優勢。這需要政府機構和官員遵循微博的遊戲規則,平等、主動、及時地與民眾交流互動,問政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