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場域視角下政務微博實踐的策略選擇(1 / 3)

場域視角下政務微博實踐的策略選擇

傳媒e時代

作者:蔡鵬舉

【摘 要】政務微博的發展和運作已成為當下政府及學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微博場域中的重要一員,政務微博由於其特殊性和差異性,不僅受到現實權力的控製,而且受到虛擬網絡場域的影響,使其在實踐中表現出雙重特征:官方的政治嚴肅性與民間公眾的親和性。本文運用法國社會科學家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以突破傳統的二元對立的觀點,分析、解讀政務微博實踐的策略選擇。

【關鍵詞】場域 政務微博 競爭策略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提出了場域、慣習和實踐的概念,並用場域和慣習來闡釋實踐。他認為,場域“可以被定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①,是當今世界高度分化後產生的一個個“社會小世界”,是相對獨立的社會空間,是客觀的關係係統,如經濟場域、文學場域、新聞場域等。場域內的行動者利用其掌握的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為特定目標而奮鬥,以獲得統治地位。每個場域最終會受到社會支配性權力——經濟邏輯的製約和影響。場域內的行動者是有知覺、有意識的人,每個場域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情傾向係統”,即慣習。

微博是虛擬社區中的一種交往空間,也可以看成一個“場域”。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的行動者,政務微博受到了現實社會政治場域和虛擬空間網絡場域的雙重作用,表現出雙重特征:政治權力屬性下表現出的官方的莊重性、嚴肅性和權威性;遊戲文化屬性下表現出的民間的隨意性、情緒化和娛樂化。因為現實政治權力資本對於網絡場域具有不可化約性,政務微博要想獲得微博場域內的話語權,在實踐中需要遵循場域內的遊戲規則,根據所處的位置及資本,采取布爾迪厄所認為的不同行動策略:保守、繼承和顛覆。

一、現實社會的政治場域與慣習強調政務微博的傳承性

布爾迪厄認為,權力場域是受到不同形式的權力,即不同資本形式之間的關係狀態——結構性決定的一個場域,還是各種行動者、製度彼此相對,運用策略來維持或改變這些權力關係的遊戲空間。場域的權力分布、空間位置既是由其與外部其它場域的關係決定的,同時也是在其社會實踐的曆史過程中逐步建構而成的。權力政治資本主導的權力場域確定了政務微博的傳承性,同時與政府機構的實踐的慣習密切相關。其傳承性是政府加強與公眾交流、增強工作透明度、提供政府公信力、維護政府形象所要求的。在政府所擁有的政治資本生成的權力場域內,政府“把關人”使政務微博呈現出“去自媒體化”特性。政務微博的功能定位確定了它在微博場域中的位置結構,也決定了它莊重和嚴肅的特性。

政府的慣習也積極維護政務微博的傳承性。政府官方微博的實踐者一般是政府官方新聞機構發言人或代言人,這些“行動者”的精神認知結構,在長期的新聞實踐和權力場域中已經被“結構化”了,塑造獨特而持續的、不易改變的慣習,保持原有結構位置的穩定,從而維持政府傳統的權威、正式、嚴肅的特征。

二、網絡虛擬的遊戲文化場域推動政務微博的創新

微博的“草根性”使其成為真正的大眾化媒介。微博場域的構建與運行的規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網民的遊戲規則,傾向於娛樂化、情緒化、隨意性和反權威性,是一個遊戲化的媒介。②所以,政務微博要獲得網民的關注即獲得場域內的話語權,需要適當調整或顛覆自身傳統,按照微博的邏輯規則來進行,以期獲得點擊率,增強傳播效果。這種顛覆與創新主要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