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這種輿論格局的新變化,從目前來說是利大於弊的。首先,讓民意能夠及時地表達出來,並且成為社會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同時對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也起了不可小覷的促進作用。公眾在網上對各個層麵的社會事務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訴求,這些意見和訴求隻要具有較高的普遍性,就能獲得廣泛的支持,從而形成一種輿論。一旦輿論形成,就可能對某一事件的結果,甚至立法、決策產生影響。其次,通過公眾輿論曝光不良現象,有助於提高民主政治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同時也培養了全社會的公民意識。總之,無論政府、媒體和公眾之間對輿論的主導權進行怎樣的博弈,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就是必須堅持以公共利益為根本,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參考文獻
①李普曼:《公眾輿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②廖永亮:《輿論調控學》[M].新華出版社,2003
③李子德,《論和諧社會視野中不良網絡輿情的預警》[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08(8)
④蔡益群,《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公共輿論的結構分析》[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⑤柳璐,《網絡輿論對我國民主政治的影響》[D]. http://www.doc88.com/p
-901591277425.html
⑥秦小建,《網絡公共領域的構建與司法的回應——網絡輿論的司法情境》[J].《財經政法資訊》,2010(1)
⑦劉華,《突發公共事件處置過程輿論引導中的政府媒體公眾三方關係研究》[D]. http://www.doc88.com/p-902
599880601.html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