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法律機製,還要建立一定的預警機製,防患於未然。在社會轉型期內,謠言增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著自己的目的和需求,當其理想的需求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的時候,編造一些謠言對他人進行無意的中傷或惡意的攻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一個人的社會屬性,但是,我們可以建立一定的預警機製,對這部分人加以關注,比如建立預警檔案、心理幹預等手段都是比較好的方式方法,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及時化解他們的負麵情緒。而作為網絡謠言主要載體之一的網站,更要建立相應的協調和工作機製,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行動,構築起針對網絡謠言的防堵體係。各類信息發布級別也應相應提高,把好編、審、發等工作關口,從源頭杜絕網絡謠言產生的可能。而對於通過一些即時通訊工具傳播的謠言,更要不斷提高網絡監控技術手段,更大程度上地減少謠言的傳播。
第二、政府要加強輿情監測和疏導,及時準確的向社會公眾發布真實信息。政府是治理網絡謠言的最大推動者,在第一時間內對外發布真實信息,用盡可能詳實、清晰的事實證據闡釋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迷惑,取信於民,這是政府部門首要的職責和必須履行的義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是應對包括網絡謠言在內的一切公共事件的基本原則。隻有在政府的組織領導下,社會各方協同配合,形成應對網絡謠言的整體合力,才能盡可能彌合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第三、新聞媒體要做好輿論監督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不斷出現,樓市、貧富差距擴大和腐敗等社會問題很容易激發群體性事件,進而演變成公共危機事件。當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時候,謠言往往就成為民眾表達真實意願或抒發不滿情緒的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謠言產生的根源在於民眾的心理預期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落差巨大。而以捍衛真相為準則的媒體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更應主動地站出來,理性地對待網絡謠言。在采寫和播報新聞時,要注意掌握輿論監督的度,什麼能發、什麼不能發要有嚴格的管理規定。麵對網絡謠言的衝擊,媒體人不能背離自己的職業初衷,更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拋棄新聞的本真。
綜上所述,治理網絡謠言的路還很長,這條路上或許還會遇到更多的艱難、更多的挑戰。但是,我們隻要篤定信念,堅強而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到達和諧幸福的彼岸。維護新聞真實,控製網絡謠言,不僅是每一位網民所必須履行的職責,更是每一位公民所必須承擔的義務。抵製網絡謠言已十分必要、十分緊迫。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台)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