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線上互動係統中“輿論領袖”的缺失及成因(2 / 3)

通過對百度知道運作體係的觀察發現,在這一巨大的信息交流係統中最有可能成為虛擬輿論領袖的是那些高等級的用戶。在這裏我們有必要對百度知道的得分體製略作梳理。百度知道擁有一套成熟完備的積分體係,而積分製度的終端是一套逐次遞增的等級係統,也就是說用戶在百度知道中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積分,而隨著積分的增長用戶的等級也逐級上升,而何種途徑可以獲取積分都可以在積分製度中找到明細的規定,比如回答問題的數量以及質量等。我們將高等級定位於五級(積分2001-4000)及五級以上的用戶,這樣可以過濾掉一部分僅僅為了獲取積分而進行頻繁無效回答的高等級用戶,因為在百度知道積分獎勵係統中答題的數量也是積分的來源之一。為什麼說高等級用戶最有可能就是所謂的虛擬輿論領袖?通過對百度知道積分獎勵規則表的觀察發現,積分越高則級別上升的難度越大,對單次大幅度獎勵積分的需求就越大,而用戶的答案若被選為最佳答案所得到的積分獎勵是其中最大的一項,這也從側麵說明該用戶在問題相關領域具有較多的信息儲備同時具有較強的受眾號召力與影響力。那麼,在百度知道中會不會出現高等級用戶的回答往往慣性的被選擇為最佳答案的現象,進而表現出作為虛擬輿論領袖的典型特征?

我們在百度知道搜索欄中鍵入“傳播學考研”關鍵字,得到相關問答共684條。排除掉沒有五級或五級以上用戶參與回答以及隻有一條回答(此種情況下係統將默認僅有的一條回答為最佳答案)的項,同時排除掉以“熱心網友”(其等級無法識別)名義被選擇為最佳答案的項,依次選擇20條相關問答,然而對這20條問答進行統計研究後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在這20條問答中,五級以及五級以上用戶的回答被選為最佳答案的僅為7條,其餘問題的最佳答案均是等級相對較低用戶的回答。也就是說,百度知道中,高級別用戶的很多回答仍然無法得到普遍性認同。值得注意的是,對相似問題的回答也很難取得基本一致,無法形成具有同樣傾向性的意見氣候,表現出一種多樣而混亂的答案景象。這些都是輿論領袖缺失的典型表現。那麼,在百度知道這一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動問答係統中為什麼會存在虛擬輿論領袖缺失的現象呢?

三、線上互動問答係統中輿論領袖缺失的主要原因

首先,經驗等級製度的缺陷難以構建輿論領袖的權威性。用戶的級別與經驗值有關,但是經驗值的獲得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在傳統信息交流係統中,權威性是輿論領袖的基本屬性之一。權威性的形成過程其實也是輿論領袖被接受、被肯定的過程,它暗示著輿論領袖以往意見的正確性,而權威性同時也是產生影響力的基礎。但是在百度知道中,由於經驗等級製度的缺陷產生了作為唯一身份標識的等級與權威性脫節的現象,也就是說高等級的用戶並不一定指向權威回答者。比如,在百度知道的經驗增長體係中,新進用戶一經注冊便可獲得20的經驗值獎勵,同時每天登陸係統以及每次參與問答都會獲得相應積分獎勵,而這些獎勵項是與回答者的回答質量無關的。即使是最佳答案的選定也是具有一定隨機性的。比如,如果一個提問隻有一名回答者參與答題,那麼係統會在回答截止時將那條唯一的回答默認為最佳答案。即便是有多人參與回答,若是提問者沒有在期限內選出理想回答,那麼係統也會默認第一條回答為最佳答案。這樣,即使是最不沾邊的回答也有可能成為最佳選項,該用戶也可獲得高分獎勵。如此的積分規則,使得百度知道本身便缺乏培養虛擬輿論領袖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