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種基於任務統計的量化模式還是脫胎於傳統媒體的量化考核模式,強調的是一種“多幹多得”的正向激勵,這種量化考核方式一般都會大致設定一個最低工作量,隻要完成這個基本工作量,網絡編輯就達到了考核的基本要求,這種模式的缺陷在於不利於激發網絡編輯團隊的整體進取意識。
因此,一些商業化程度較高的網站引入了更具鞭策效果的目標管理(MBO)式的量化考核方法。其基本的操作模式是,以當月頻道流量指標為依據,製定出每日的流量指標進行考核,當月每日流量指標,大多以三個月或半年平均流量目標為基數。根據這些數量,如果流量增長了即可享受流量獎,減少就要扣除。這樣,網絡編輯團隊始終麵臨著不斷提升的工作目標,有利於推進網絡新聞質量不斷邁上新台階。
盡管量化考核的手段不斷豐富完善,但是,量化考核難以擺脫的根本缺陷就是僅考核工作量,無法兼顧員工團隊的綜合表現,也不利於建設更加穩定、更具發展前景的員工隊伍。基於此,也有很多網站設計出基於量化考核基礎上的業績考核(定量)和行為考核(定性)的綜合考核方法。業績考核標準一般是以網站或公司當月的營業收入指標和目標為基準,網站或公司會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調整。行為考核則具有一定的彈性,主要包括是不是能嚴格執行、遵守公司工作製度、考勤製度、保密製度和公司其他規定等規範性考核;履行本部門工作的行為表現,包括主動性、執行力、工作態度、工作完成情況等態度性考核;主動策劃大型活動,為公司網站帶來額外經濟效益等的獎勵性考核等等,從而引導網絡編輯更加全麵地錘煉各方麵的能力,加快鍛造一支更具競爭力的網絡編輯團隊。
思考:強化“職業規劃”導向
網絡編輯考核機製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完善績效評價體係,從而激發網絡編輯的工作熱情,但是,就網絡媒體的特殊性和網絡編輯在新聞隊伍中的獨特性來看,進一步完善網絡媒體考核機製的重要方向應當是著眼長遠,培育和引導一批優秀網絡編輯人才,成為構建理性有序、引導有力的網上輿論環境的中堅力量。
網絡媒體是一種參與廣泛、聲音多元並且正在向上生長的輿論平台。目前,各種公共機構都在試圖通過網絡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在這種局麵下,網絡編輯的從業門檻明顯低於傳統媒體,也就出現了部分主管部門負責人所言的“什麼人都能當網絡編輯”的現狀。因此,網絡編輯考核機製不僅承擔著“管隊伍”的即期功能,還肩負著“帶隊伍”的長遠重擔。如何在注重發揮量化考核的績效評價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考評考核機製的職業生涯規劃導向,探索可操作的指標體係來培養網絡編輯良好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職業情操,更加注重全麵發展,是網絡編輯隊伍建設麵臨的迫切課題。
與此同時,網絡編輯隊伍總體存在的職業認同感上的混亂和職業自豪感的欠缺,也亟須更富人文內涵和願景激勵的考核評價機製進行導正。在目前的網絡媒體管理體製下,網絡編輯由於不具有采訪權,未被列入新聞采編隊伍的正式序列,客觀上加深了網絡編輯作為新聞媒體“邊緣人”的負麵感受,不少網絡編輯自嘲為“無冕賊王”(不顧知識產權而隨意複製各路新聞),就反映出一種責任感缺失的普遍心態。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網絡編輯對於新聞的整合與處理極易出現為了“眼球效應”、完全基於個人理解、渲泄某種情緒的失範現象,近期發生的《環球時報》與國內某著名門戶網站之間的關於前者發表的反腐敗評論被誤讀風波即根源於此。
基於網絡媒體影響力日益擴散的大趨勢,從網絡媒體發展的長遠需求來考量,在規範對網絡編輯隊伍管理的同時,如何通過完善考核評價機製,強化網絡編輯對於職業價值的認同、對於公共輿論屬性的敬畏、對於構建良性輿論秩序的責任、對於職業生涯目標的追求,是所有網絡媒體所麵對的共同難題。
(作者:新安傳媒網主編)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