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經濟類報紙的社會化視角(2 / 2)

2、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獲勝的需要

要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獲勝,一個常規而有效的武器就是擁有牢靠的讀者群。

一方麵,經濟新聞社會化,常常從老百姓關注的角度選取新聞題材。同時,新聞語言通俗易懂,用貼近生活的例子和語言來解釋經濟現象,可讀性強,使經濟類報紙擁有廣泛的受眾。

另一方麵,經濟類報紙的社會化還體現在“追求社會效益最大化”,獲得廣大讀者的信賴。如《經濟觀察報》排除眾難刊登了《溫州沒有奇跡》的特別報道後,立馬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讚譽,讀者的信任度明顯提高。

3、媒體承擔社會責任的需要

一份報紙要想獲得長遠地發展,就必須承擔傳播正確社會價值觀的責任。這要求經濟類報紙不單追求廣告上的經濟效益,更應該通過有價值有分量的報道取得社會效益,擔負起媒體的社會責任。正是因為勇於承擔媒體的社會責任,致力於實現社會效益,《經濟觀察報》才很快取得經濟類報紙的主導地位。

三、社會化視角的具體做法

1、樹立關注社會的意識

一份睿智且負責任的經濟報紙,一定要有心係天下、關懷社會的胸懷。所以,經濟類報紙首先要樹立關注社會的意識,勇於承擔媒體的社會責任。

《經濟觀察報》一直踐行其“理性、建設性”的品牌理念。媒體的建設性體現在通過新聞報道、評論及其他形式,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如:其版麵是按社會框架來劃分的,這本身就體現了它關注社會走向和發展態勢;從報紙特點來看,以評論見長,常在報道中滲透著影響社會導向的價值判斷。

2、采用“經濟新聞社會化”的報道手法

首先是題材的選擇,應該跳出狹隘的僅限於經濟產業的視角,將視線上升到社會的大背景中,從老百姓關注的角度選取經濟新聞題材。如2011年10月31日《經濟觀察報》社會版的《愛國土豆運動》,揭示的就是地方政府為了增加當地農民收入而傾力給土豆種植戶增加財政補貼,鼓勵農民多種土豆,導致農民盲目跟風,結果土豆全部滯銷虧損。

其次是報道形式,可以借助社會新聞的形式,運用場景描繪和細節描寫。如2011年5月2日《經濟觀察報》社會版報道的《北京大火失地——南小街傳說》。文章導語這樣寫到:“4月28日剛過完晌午,63歲的老劉在家門口蹲下,從口袋裏摸出煙,抖出一根點上,猛吸一口後,緩緩吐出煙圈。”這段細膩的動作描寫引人入勝,讓讀者產生了閱讀興趣。

最後是語言表達上,要學會對專業術語進行轉換,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專業的道理。如2011年5月30日《經濟觀察報》社會版《貨運司機的生存賬本》一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貨運司機一趟路程所要花的費用記錄下來,以此分析來當今體製下貨運物流的成本問題,這就讓讀者容易讀懂。

3、在隊伍建設上注重提高記者的素質

經濟新聞的社會化對報社的記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不僅要有關注社會為民為公的自覺的思想素質,還要有更高的業務素質:記者不僅要精通經濟,還必須要全方位的增加社會、文化、曆史、科技等方麵的知識,這樣才能將各個領域與經濟報道融合起來,透析新聞背後的東西,並為讀者進行深入淺出的社會經濟解讀。

結語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不少經濟類報紙已經認識到傳統經濟報道方法和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不再適應時代需要,社會化視角正在得到認可,《經濟觀察報》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仍需指出的是,經濟類報紙的社會化視角也存在一些爭議,如過度追求社會化寫法可能會喪失經濟新聞的專業性,破壞經濟新聞的權威性。這就需要經濟類報紙的從業者把握好經濟新聞社會化的尺度,平衡好經濟性和社會性、專業性和可讀性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①朱國宏:《經濟社會學》,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1

②夏繼明,《談談經濟新聞的社會功能》,《新聞傳播》,2003(7):56

③張健,《用社會化視角報道經濟新聞》,《新聞實踐》,2003(1):62

④王錚,《在探索和實踐中形成核心競爭力——〈經濟觀察報〉特點解析》,《新聞戰線》,2004(2):56

(作者: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9級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