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限娛令”出台看我國真人秀節目紮堆現象(2 / 2)

三、追求“安全”而懶於創意

中國的真人秀節目缺乏原創性,目前中國市場上的真人秀節目幾乎都是對國外真人秀節目的模仿和改編。更諷刺的是,各電視台跟風仿效實際上是對“改編”的真人秀節目的新一輪模仿,如同將嚼爛的菜反複再嚼。

麵對泛濫成災的“克隆”真人秀節目,大家紛紛批評中國電視從業者缺乏創意,在筆者看來,與其說是中國電視從業者缺乏創意,不如說這些電視從業者懶得創意。在“快餐”文化發展的今天,受眾所追求的是充滿新鮮刺激感的快捷消費,既然國外有現成的成功模式可以利用,電視從業者當然也就懶得花心思開發本土的電視節目了。同樣的,當國內電視節目運作成功後,其他電視台必定忙著推出相類似的節目來與其競爭,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開發新的節目,這樣就形成了中國真人秀節目的一個特色:國內抄襲國外,國內互相抄襲。

這種“懶得創意”的思想從一個層麵上解釋了紮堆現象存在的原因,然而從另一個層麵上來說,“懶得創意”更深入的反映了電視從業者追求“安全”的心態。這裏的“安全”主要是指市場反饋,由自己創意出來的新節目能否成功是個未知數,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而市場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其中任何一個因素沒有考慮到都可能使創意新節目所花費的必要成本付之流水。為了盡可能的避免這種不確定因素,采取模仿和複製流行節目的方法更容易吸引受眾,這也大大降低了節目製作的風險,而且也是節約成本的一種方式。大家都趨於追尋這樣的“安全”模式,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中國的真人秀節目從誕生起就呈現出紮堆現象。

四、受眾需求

我們從節目生產者的角度分析了同類真人秀節目紮堆的原因後,還應從節目消費者——受眾的視角出發再來看待這個問題。從使用與滿足理論來看,受眾基於一定的動機“使用”媒介,從而達到“需求”的“滿足”。

真人秀節目強調“真人”,這是它的核心。判斷一個真人秀節目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在於節目對受眾有沒有感染力,有沒有突顯“人”與人性來滿足受眾的求知欲、獵奇心以及偷窺別人隱私的心理需求,而一個“秀”字揭示了節目要通過虛擬的規製來完成,這也意味著節目中必然存在虛構和策劃成分。以相親征婚為主的婚戀情感類真人秀節目為例,該類節目的熱播正是抓住了“剩時代”男女的婚戀觀,以激烈的言辭“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吸引受眾的眼球,換取受眾的關注。作為市場的受眾,是媒體爭奪的對象,當受眾對某一話題或節目感興趣時,媒體千方百計的迎合其心理“需求”,這就是所謂的“民有所好,媒必迎之”。隨著同類節目的增多,受眾觀賞疲勞,“湊合”著看成為一種收視常態,直到新的“需求”引發新一輪的“熱潮”。這也可以說明我國的真人秀節目為什麼出現周期性紮堆的特點。

五、法律監管缺失

除了以上原因,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也是造成中國同類型真人秀節目紮堆的原因之一。我國法律在電視節目的版權問題上沒有明確的規定,究竟多少元素被照搬才構成侵權?這很難界定。版權管理的不完善使相關部門在處理節目相互抄襲所涉及的侵權行為時不能有理有據。①沒有法律作約束,電視台抱著不必承擔法律責任的思想,更加助長了抄襲仿效之風,導致紮堆現象泛濫,引起的法律糾紛層出不窮。我們在呼喚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更應該認識到行業自律在規範傳媒市場中的重要性。

中國真人秀節目紮堆出現是由以上多種因素造成的,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使我們對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我們還要清醒地知道“限娛令”的出台隻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前泛濫的娛樂化節目起約束作用,想要徹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作為立法部門,要加快立法進程,為電視節目市場的規範化掃清障礙;作為電視從業者,要努力打破區域封鎖,拓寬眼界,促進交流與合作,尋求一條文化與娛樂和諧相生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①周亭:《中國電視娛樂產業研究:一種生產者的視角》[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35

(作者: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