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限娛令”出台看我國真人秀節目紮堆現象(1 / 2)

從“限娛令”出台看我國真人秀節目紮堆現象

聲屏世界

作者:於小婧 李金花

【摘 要】一度傳得沸沸揚揚的“限娛令”隨著廣電總局新規定的正式出台塵埃落定,然而關於“限娛令”的爭議之聲還未消散。本文借“限娛令”出台,看中國同類型真人秀節目紮堆現象,分析其出現造成紮堆現象的原因。

【關鍵詞】“限娛令” 真人秀 娛樂節目

隨著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的正式出台,傳得沸沸揚揚的“限娛令”終於塵埃落定了。圍繞“限娛令”的各種聲音並沒有因為新規定的出台而中斷,有人對此次“限娛令“拍手稱快,也有人認為對節目限製得太嚴格了,還有人對節目限製背後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不管“限娛令”出台的背後是否如人們所揣測的那樣,存在著複雜的利益糾葛,我們應該清楚新規定的出台至少對中國目前混亂的娛樂節目市場有所規範。

娛樂節目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真人秀也屬於娛樂節目範疇。事實上,真人秀節目不是中國的原生產物,是舶來品。當真人秀以勢不可擋之勢席卷歐美時,中國人才開始關注這種電視節目形式。真人秀節目五花八門,如以“海選”為主要特征的表演選秀型節目、由“奧運熱”引發的戶外競技挑戰類節目、以相親征婚為主的婚戀情感類節目等。實際上,真人秀節目已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文化現象。與國外的真人秀相比,中國的真人秀節目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它表現在同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呈現出一種周期性的紮堆現象。

回顧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發現紮堆現象伴隨著中國真人秀節目的誕生一直存在。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分析。

一、自產自銷的電視節目市場

中國傳媒市場呈現出一種各自為政、自產自銷的狀態,這是由地域和部門在資源配置上存在的差異造成的。目前,我國的電視傳媒以行政配置為核心,以行政區域為隔斷,電視資源歸屬於各個行政區域的電視台,同時這些電視台又受各地廣電局管理。由於經濟狀況、政策措施、地理環境等因素不均衡,電視資源的占有與分配也同樣表現為不均衡,各地的電視媒體形成了相對封鎖的諸多版塊。雖然在一定的範圍內這些電視媒體之間存在合作關係,特別是它們在政治功能上的協調統一,但總的來說,中國的電視圈呈現各自為政的諸侯割據狀態。

中國電視節目的自產自銷模式也是造成中國真人秀節目紮堆出現的一種原因。分析我國節目供應體製可以得知,電視節目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自辦節目、合辦節目、購買節目,在諸侯割據狀態下,自辦節目仍是主要來源。這種自產自銷的節目供應體製不僅不能對節目市場進行有效的引導,還形成了各行政區域電視台之間的無序競爭,導致中國電視節目市場的混亂。

各自為政、自產自銷的諸侯割據狀態使中國電視媒體在經濟上互為競爭對手,同時也為同類型真人秀節目紮堆出現培育了土壤。

二、經濟利益驅使

經濟利益驅使是導致中國真人秀節目紮堆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從理論上講,不管各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差異化程度如何,至少麵對全國市場,所有能上星的衛視台應該處於同一個競爭平台上,然而現實中各地電視媒體的發展情況與理論推測大相徑庭。處在由市場驅動的經濟環境中,媒體改製實行“事業化管理,企業化經營”模式,媒體的運作發展由完全依靠政府財政撥款轉化為以廣告收入為主,換句話說,這要求媒體要作為一個生產文化消費品的企業自負盈虧。在這種變化下,媒體相互競爭,獲取生存和發展空間,電視媒體的贏利功能被放大,收視率成為衡量節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也是招攬廣告的重要指標。有人曾將收視率比作萬惡之源,但收視率的背後實際上仍舊是經濟利益在作祟。電視台為了獲得高收視率,實現電視台與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利用各自手中掌握的資源,把節目作為相互競爭的武器。一旦有電視台推出的真人秀節目贏得高收視率,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其他電視台必定跟風仿效。雖然這些“跟風者”中的大部分會迅速枯萎並悄無聲息地退出競爭市場,但隨著新的真人秀節目進入受眾的視野,這些“跟風者”必定會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