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
政工園地
作者:斯廷勇
2012年是中央確定基層組織建設年,這是深化創先爭優活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機遇。民族地區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鬥堡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這既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如何加強和改進回民分場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高回民分場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是當前擺在我們政工工作者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就如何加強三益回民分場組織建設,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三益回民分場的現狀
三益回民分場地處安慶市西郊,隸屬安徽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皖河農場,是安徽省五大回民聚集地之一。三益回民分場總人口1887人,其中回民占95%,分場設1個黨支部、5個黨小組,下轄9個生產隊,占地麵積5200餘畝,主要種植棉花、水稻、油菜、蔬菜等農作物,部分回民從事養殖業或外出務工。分場境內有一座清真寺,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被列為安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分場大部分回民為信教群眾。
三益回民曆來有著愛國擁軍的光榮傳統。解放戰爭時期,三益回民船工組成回民支隊,他們冒著槍林彈雨,支援解放軍橫渡長江,有一些回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支回民支隊被解放軍某部授予“伊斯蘭英雄”的光榮稱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邊境自衛戰中,又有兩位三益回民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建國後,回族農工圍墾荒灘建設農場,為農墾事業默默奉獻。1988年皖河農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先進集體”稱號,受到國務院表彰。
二、當前回民分場黨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不足
1、回民分場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學曆偏低
三益回民分場現有黨員59人,支部委員5人,其中20~39歲13人,40~55歲18人,56歲以上28人,黨員年齡結構老化比較嚴重,老年黨員數量明顯偏多,隨著60歲以上黨員數量的增加,黨員減員的情況會在未來幾年集中出現。在分場黨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曆30人占到全部黨員50%,大專以上學曆所占比例為16%,整體學曆偏低,低學曆黨員缺乏對新事物的了解,甚至抵製新事物,拒絕新事物,是製約回民分場發展的一個客觀因素。
2、黨員管理製度不健全,參加活動積極性不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同時,由於精神文明建設的滯後,在我們的黨員隊伍中,出工不出力,有的甚至長期不參加組織活動,這種現象明顯增多。由於各種原因,個別黨員組織觀念較差,以各種理由缺席黨員大會,有的人會上不發言,會後亂發言,這嚴重影響了黨在職工群眾心中的地位,客觀上也增加了開展工作的難度。
3、現有教育、宣傳資源利用率低,黨員培訓流於形式
由於培訓時間、場地等問題,現有的遠程教育係統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有的培訓班時間短,理論多適用技能少,黨員學習興趣不大,有的積極性高,有吃苦精神,但辦法不多,有的等靠要思想較重,進取心少,甚至對工作消極應付。
三、對加強回民分場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思考
黨組織是黨密切聯係群眾的紐帶。回民分場要進步,關鍵在支部。選準配強回民分場黨組織事關基層政權的穩定,事關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事關民族團結,有利於保持和諧穩定的大局。做好回民分場黨員隊伍建設,關鍵是建立健全分場黨組織的培養、選任、教育、培訓、運用監督管理、激勵保障等各種製度體係,使分場黨支部隊伍逐步適應農場現代化建設,為民族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1、統籌兼顧,科學建設基層黨支部的領導班子
基層黨支部是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幹部的基層組織,是完成黨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基層黨支部的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支部班子的整體素質。沒有一支善管理、能幹事的支部班子,沒有一支業務能力強、思想境界高的支部班子,沒有一支團結協作的支部班子,基層黨支部的工作是不可能取得實效的,也不可能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因此,建設好基層黨支部的領導班子,至關重要,它是黨組織充分發揮向心作用,積極為回民職工群眾服務,推動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