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穿越劇的情境建構(1 / 2)

淺談穿越劇的情境建構

學子論文選登

作者:翁一洲

【摘 要】電子媒介的發展,使以往傳統意義上的情境空間進一步被打破,使得我們生活當下的時空觀發生了變化。本文從當下信息傳播機製本身來描述我國穿越劇的背景,結合梅羅維茨的情境分析理論,探討中國穿越劇情節建構特征。

【關鍵詞】穿越劇 情境 時空感 媒介

梅羅維茨在《空間感的失落》中闡釋,情境的設定不僅僅在於物質空間的決定性,而在於信息——係統的建立。①隻要有建構必要的信息渠道,即可情境聯係。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情境融合時,不同的界線會融合成新的界線。穿越劇或許是對此最好的解釋。21 世紀初香港TVB《尋秦記》的開播,開創了穿越劇熱播的先河。2011年更是被譽為“穿越年”,出現了一批收視率較好的影視作品,主要有《古今大戰秦俑情》、《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穿越”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簡稱,運用“穿越”元素編輯影視文化題材,可以融合諸多情境,建構新的信息係統,傳達多元文化色彩。

梅羅維茨在1985年出版的代表作《空間感的失落:電子媒介對於社會行為的影響》中,論述了電子媒介的存在對於情境的設置不同於現實生活中麵對麵的常規模式。本文結合梅羅維茨的情境分析理論,探討穿越劇情境的建構特點。

一、對當下穿越劇的傳播解讀

1、穿越劇的內容特征

第一,對曆史與古裝等元素的運用。我國的影視創作深受早期港片的影響,香港上世紀80年代開始神怪片橫行,穿越作品如《摩登如來神掌》、《大話西遊》等奠定了一種曆史元素與古裝元素相結合且具有玄幻色彩的文化基礎。穿越劇利用中國宏大的曆史及其曲折性來吸引觀眾。如《宮》、《步步驚心》等穿越劇則將當下青春偶像劇的審美感融合在曆史舞台當中,並賦予了清宮戲一種曆史時尚感。

第二,開放的劇情,多元的情節。愛情、友情、俠義、權謀、宮鬥等編劇營造了一種開放的劇情,在穿越劇中,人們既像是看曆史劇,又像看青春偶像劇,同時帶有倒轉時空的玄幻色彩,又帶有諜戰的謀略……這種開放性,有利於故事矛盾點的設置。

第三,角色的升級作用,促成權利義務感。很多穿越劇主角在經過一次穿越後,會出現角色升級現象。《女媧傳奇之靈珠》裏的主角丁瑤穿越後變成了女媧後人,拯救蒼生;《尋秦記》項少龍穿越後變成了項羽的父親;《宮》、《步步驚心》裏則成為皇室成員。這種穿越升級,使得角色自身更為豐富,所傳達的故事也更有懸念,使得觀眾代入感會增強。

2、受眾的接受心理

穿越劇中“為什麼會穿越,如何穿越,穿越後會如何”,這些都是吸引受眾的基本因素。對於穿越行為,觀眾主體總有心理代入機製,試圖幻想成為主角,經曆劇情角色升級的設定,滿足自我的心理補償。穿越劇擁有情境的多元化融合與諸多商業娛樂因素的參與。同時,這種情境體驗,使觀眾對劇情和史實的評論帶有一種自我窺探的感覺,進而實現心理互動,形成一種示意性補償。

二、我國穿越劇情節建構的局限

《2011年穿越劇年終盤點》對我國穿越劇的提出兩大反思。②第一點為藝術原創力差,當下國產的穿越劇多表現為曆史劇與偶像劇的雜糅。比如主題“九子奪嫡”,這一故事原型,在多個電視劇中輪番演繹,並加入許多偶像劇的元素。其次,文化影響力差。大部分作品都表現了權謀和勾心鬥角的劇情發展方式,宣揚了一種事業和情感至上的浮誇夢。複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嚴鋒對這一現象指出:“國內絕大多數穿越小說沒有文學性可言。”③這一點反映了我國當下創作實踐能力的缺陷,許多創作者本身就是個“缺陷狂”。

此外,我國穿越劇在科學邏輯上缺乏該有的嚴謹性。穿越劇在重視視覺表現時,必須要學會基於合理的科學形式,增強情境的感染力。

“看電視,有點像通過一麵單向鏡子觀察人們,不過在此情況下,人們知道有成千上萬人在各自的房間裏觀察自己”。④我們結合當下穿越劇,會發現很多國產劇不懂得如何運用媒介的接觸來表達實際的接觸。穿越劇與傳統的劇情有個重大的客體需求區別是觀眾觀看穿越劇除了獲得一種娛樂感,同時會產生額外的理性審視,會考慮劇情是否符合當時的曆史情況,會考慮情節發展是否符合時空觀念的邏輯。並由此會產生一種泛化的批判,很多“叫買不叫好”的電視產品便屬於這種情況。

三、情境的建構與拓展

1、情境的闡釋作用

梅羅維茨認為,傳統印刷媒介的符號是文字,人們必須通過學習掌握讀寫技能之後才能理解信息。因此在傳統意義上人要想接觸信息,必須通過由簡單到複雜的符號化學習。當下媒體的多樣化選擇,將抽象的理論具化成了形象的圖像和聲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複雜符號帶給人們理解信息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