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性的明暗(2 / 2)

“答爾丟夫”反映了17世紀法國封建貴族和教會的偽善、好色、狡猾的真麵目,成為全人類“答爾丟夫”的總和,同時,作者還把主題思想與高超藝術都灌注在“答爾丟夫”身上,濃縮的精華煲出的湯汁自然讓人回味無窮。戲劇通過對答爾丟夫的猛烈抨擊,達到了對教會僧侶集團進行深刻批判的目的,同時也揭露了宗教對社會的危害性,成功塑造了一個偽君子的形象,而答爾丟夫也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也正是這一人物形象造就了世界喜劇的光輝典範。

莫裏哀在《偽君子》中塑造答爾丟夫這類的偽君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人性是具有雙麵性的,一來,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弱點,都有自私和貪婪的一麵;二來,人們在社會活動中渴望得到溫情和感動,不僅僅是從他人處得到,有時候對別人無私,自己心裏會好過,這也是一種人心深處的向善的感情表現。正是因為人性存在兩麵特征,才造就了我們這個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都可能是“偽君子”。這種“虛偽”是維係我們社會健康和安全不能缺少的,但它無時無刻不受到道德準繩的束縛。然而,像“答爾丟夫”這類真正的偽君子,我們需要去辨別與遠離,這就需要一雙慧眼並且要經常審視自己。

《偽君子》讓人們在以自己為中心,弘揚人文主義的時候,理性的認識到人性的缺點,這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①[法]莫裏哀:《偽君子》,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

②李健吾 譯:《莫裏哀喜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③鄭克魯:《外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蘇州大學漢語言文學文秘專業學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