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框架理論視角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兩周年媒體報道分析(3 / 3)

(三)低層次結構:修辭結構分析

修辭結構是記者對描述風格的選擇,風格關係到所要達到的效果。吉姆森提出的五個策略:比喻、舉例、引人注目的詞句、敘述和圖片就屬於這一類。⑧

從修辭結構上看,這次的報道體現了“以正麵宣傳為主導”的方針,通過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人民生活的改善等,通過引人注目的詞句、舉例、圖片等旗幟鮮明地歌頌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風格更接近觀點外顯型,采用事實加觀點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傾向性。

結語

《晨報》開設的專版“喜迎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兩周年——天山南北看巨變”,在以反映巨變這一大的主題下集中報道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各種政策的支持和援疆省市的幫助下,在民生改善、經濟發展、文化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體現了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媒體的輿論引導、宣傳鼓舞作用。為了使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根據本文以上的分析,筆者嚐試提出幾點改進的建議,以供思考:

在主題方麵,《晨報》此次的紀念性報道的主題很明顯是反映成就變化,取得的成績,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報道主題領域可進一步拓寬,不僅可以表現全疆人民的物質生活的改善,還可以挖掘在精神麵貌上的改變,以平視的視角透視人內在的變化,讓報道中的底層百姓的形象立體、鮮活起來。

在信源方麵,通過以上對信源的分析發現,對新聞事件的參與者——政府和底層百姓的信源運用的比例較高,但對第三方信源如專家和媒體運用的相對較少,可以嚐試加大對這類信源的引用,一方麵可以通過第三方信源的解讀增強報道的深度,另一方麵也使得報道更加客觀、公正。

參考文獻

①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0-05/20/c_12125041_2.html

②Goffman,E:Frame Analysis,Bos-

ton:Northeaster University Press,1974:21

③Gitlin,T:The whole wold is w-

atching:Mass media and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Berke-

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

ess,1980:7

④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1996

⑤[荷]梵迪克 著、曾慶香 譯:《作為話語的新聞》,華夏出版社,2003

⑥黃旦:《作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複旦大學出版社,2005

⑦馮健:《中國新聞實用大詞典》,新華出版社,1996

⑧Pan Zhongdang & Kosicki,G.(1993),Framing Analysis:An Approa-

ch to News Discourse,Political Communication,Vol.10,55-75

(作者: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