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圖1對主題的分析可以看出報道的側重點在民生、援疆和經濟方麵,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建設方麵,而這些方麵的成就是與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各地的援疆工作分不開的,三個主題的凸顯體現了這一聯係。民生改善主題涉及到全疆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社會保障、就業等各方麵,展現了全疆人民兩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層人員的奮鬥、奉獻主題的報道更多是延續了之前的專題“走基層 天山南北看巨變”的主題;回顧成績、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主題主要體現在評論和宏觀的述評中,占據報道比例相對較小;文化產業主題的報道比例較小,但對其的凸顯也體現出黨和政府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視。
(二)中層次結構
(1)報道信源分析
信源指該新聞報道的線索和來源。⑦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首先是受信源的製約,這成為製約新聞框架的重要因素,同時記者也可以通過對新聞信源進行選擇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總之,新聞框架的架構是記者和信源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本文將信源分為:官方信源:政府官員及相關部門;基層群眾/員工信源:廣大老百姓及在基層工作的各行各業的人員;專家信源:各種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的專家、學者;企業信源:企業部門及領導;媒體信源:媒體人;援疆人員信源:內地省市參與援疆的人員。統計數據。
從以上對信源的統計來看,不論是涉及信源的報道篇數還是報道中引用的信源的數量占前三位的依次是官方信源、基層群眾/員工信源、援疆人員信源,這種不同信源的不同比重反映了上麵對主題的分析,對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這樣對新疆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官方會議,自然依賴官方信源,黨和政府部門、人員是新聞事件的主要參與者,而且媒體出於權威性的考慮也會傾向於引用此類信源。此次報道主題側重於民生改善、內地省市援疆,這兩類主題的常規信源自然是基層群眾/員工、援疆人員。對企業、專家、媒體信源運用的比較少,這可能會影響到媒體報道的深度。
(2)報道結構分析
整個報道由線到麵,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兩周年之前的專題、專版中,《晨報》的報道主要側重於具體的各個行業、領域的基層人物、重大消息的散點式報道,在5月17日當天,不僅配發了社論:《旭日朝陽映天山 萬丈豪情拚明天》,而且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全麵的對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兩周年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報道。在宏觀方麵從執政能力、政策實施、重點項目、民生、文化、精神六個方麵報道,回顧成就,總結經驗,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展望未來;微觀方麵則是按行政區劃分,用15篇文章和一組圖片專題報道了新疆15個地州市兩年來取得的巨大變化,15篇文字報道最後有“體會巨變”、“我的援疆”兩部分,“體會巨變”由當地人員講述自己經曆的變化,“我的援疆”由援疆人員講述自己的援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