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傳播作用
調查研究
作者:李盛楠
【摘 要】新技術、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傳統主流媒體不再是突發事件報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為新媒體的重要代表,憑借其獨特的優勢脫穎而出,在很多重要事件和熱點話題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深圳5·26交通肇事案”的分析,探討微博在傳播中的作用。
【關鍵詞】突發事件 公共事件 微博傳播
根據人民網發布的《2011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2012年微博用戶數量超過2億個,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微博是一種新型的信息交流工具,即時性、便捷性、原創性等諸多優勢已經在突發事件的傳播過程中逐漸地顯現出來。本文以2012年“深圳5·26交通肇事案”為例,分析微博在突發公共事件發展的各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
一、“深圳5·26交通肇事案”的傳播過程
2012年5月26日淩晨,在深圳濱海大道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與兩輛出租車相撞,致使3人死亡。警方公布肇事者身份後,死者家屬質疑“頂包”。此事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從傳播過程來看,這起事件可分為四個階段:
1、事件曝光階段(5月26日-5月27日)
2012年5月26日淩晨03:20分,事發後12分鍾,新浪微博名為“小爽之”的博主發表微博,表示目擊交通肇事案,發布相關現場照片。在此階段,微博平台上對此事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5月27日,《南方都市報》以“跑車男夜載三女醉駕飆車,連撞兩的士致三死死傷”為題進行了簡短的報道,報道內容僅限於對事故本身造成的特大人員傷亡。事件關注度呈現出低位運行態勢。
2、事件發展高潮階段(5月27日-5月29日)
5月27日19:59分,深圳交警通過新浪微博公布了肇事者信息。在深圳警方公布肇事者信息後,車禍中死者家屬對結果表示質疑,同時,5月27日晚間名為“@眼袋兔兔子”的新浪微博博主發布的微博瞬間點燃了微博平台網友的熱情,微博中,這位網友稱“希望能揪出真正逃逸的肇事司機,還她們家人一個公道。”此條微博被轉載37888次,評論9768條。此後網友開始對深圳交警的調查結果表示質疑,微博平台上的關注度開始攀升。
5月28日,網友“濱河526揭秘”開通微博,揭露深圳車禍背後的迷霧,微博開通三天便有1萬4千多名粉絲,這位網友微博中的信息每條都被大量評論和轉發,贏得了一部分網友的認可,推動著事件的發展。
5月28日,29日,深圳交警分別召開兩次新聞發布會,公布視頻證明侯某為肇事者,但警方的視頻很快就被有視頻專業背景的網友所質疑,指出視頻存在嚴重PS 痕跡,使得警方陷入被動,網友對警方的口誅筆伐瞬間高漲。
隨著網友對此事關注度的飆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加大對此事的報道力度,《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許多電視新聞節目也相繼報道此事,從客觀上促使了媒體關注度的提升,也提升了此事在大眾中的關注度。
3、事件後續發展階段(5月30日-6月3日)
5月30日,深圳警方通過兩個渠道公布DNA檢驗結果:一方麵借助傳統新聞發布會式,向媒體公布最終檢驗結果,平息媒體質疑,深圳衛視《第一時間》係統整理事件發展過程,並在5月30號的節目中,采訪了三方當事人,交警、肇事者侯某、死者家屬,平息了一部分網友質疑;另一方麵借助微博平台,召開一個小時的微訪談,與網友平等地、麵對麵地交流,接受網友質疑,解答網友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