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裏程最長、時速最快、標準最高的鐵路京滬高鐵正式運營。此前,沿線車站布點城市紛紛積蓄力量,謀劃“高鐵時代”的到來。圍繞開埠百年和京滬高鐵通車,蚌埠市積極籌備係列活動,以進一步提升形象,增加信心,加快崛起。《深讀周刊》主動介入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積極響應這一全市人民的高度關切,策劃的“迎京滬高鐵 慶開埠百年”大型跨地區采訪活動,從6月8日到6月18日,通過記者的筆觸和鏡頭,記錄和追尋津浦鐵路之於蚌埠的記憶,闡釋京滬高鐵將是改變蚌埠的深度力量,分析和報道高鐵沿線廊坊、滄州、德州、棗莊、宿州、鎮江等城市在搶抓高鐵機遇方麵給蚌埠帶來的啟示,陸續刊發了《走進中國鐵道博物館——找尋百年津浦的“蚌埠印記”》、《探訪“津浦”第一站》、《走進京滬高鐵出京第一站廊坊——一刻鍾就能進北京》、《高鐵縮短通向世界的距離——滄州西部新城集聚效應初顯》、《主動出擊打好“高鐵牌”——本報采訪組山東德州市見聞》、《棗莊旅遊借力高鐵“飛奔”》、《產業發展拉動高鐵新城——本報采訪組宿州市見聞》、《錯位發展彰顯特色——鎮江奏響高鐵經濟發展強音》等數篇圖文並茂的連續性報道。
《深讀周刊》編采人員還將視野放得更寬更廣,隨即延伸和擴大了這次“迎京滬高鐵 慶開埠百年”大型跨地區采訪活動的報道效應,千裏奔赴湖北湖南,采訪聯通湘鄂與珠三角的武廣高鐵沿線部分城市,探析他們邁入高鐵時代後的得與失,思考蚌埠如何搭上高鐵之旅,加快崛起、富民強市。
2009年12月26日,當時堪稱世界時速最高的武廣高鐵投入運營。15個沿線布點城市,圍繞鄂湘粵“三小時經濟圈”,大做高鐵文章,紛紛跨入千裏城市群武廣經濟帶的行列。無論是從資本、技術、信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流動的角度考慮,還是從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角度考量,在時空中迅速移動的高鐵所產生的“同城效應”,承載著每一座城市尋求發展突破、經濟崛起與結構轉型的殷切期望。2011年7月4 日,《深讀周刊》帶著京滬高鐵蚌埠南站賦予蚌埠這座皖北中心城市的“高鐵使命”,以虛心、虔誠的求學態度,“實地丈量”了湖北鹹寧、赤壁、湖南株洲、郴州等一批武廣高鐵沿線城市。這些城市與蚌埠有著或多或少的相似度:或者是區域性中心城市,或者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但都是經濟欠發達城市。采寫了《“逼”出來的高鐵機遇——武廣高鐵沿線城市跨入“高鐵時代”的啟示(上)》、《“搶”過來的高鐵機遇——武廣高鐵沿線城市跨入“高鐵時代”的啟示(下)》等稿件,寄希望於通過武廣高鐵沿線城市這一年多來的實踐,給蚌埠帶來些許啟發或啟示。在這兩次高鐵沿線的采訪過程中,《深讀周刊》進一步宣傳了蚌埠,鞏固了《蚌埠日報》與所采訪地區地市黨報的感情,進一步在全國展示了蚌埠新聞界的良好形象。
(作者:蚌埠日報新聞部主任)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