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姓的深度接觸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作者:吳雷
【摘 要】索引,最基本的解釋是“將文獻中具有檢索意義的事項,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編排起來,以供檢索的工具書”。在當下信息海量、讀者需求多樣的背景下,我們認真思考如何“用好權威性、強化實用性、提升服務性”,尋找“索引”這條路徑,針對讀者認知和工作生活的現實需求,突出實用政策法規的整理歸納,橫向求廣度、縱向求深度,以事釋理、以事找據、以事尋路,為讀者提供更全麵、更細致、更快速的閱讀服務。
【關鍵詞】《蚌埠日報》 索引版 內容創新
“索引版”是《蚌埠日報》2012年內容創新中具有開創意義的一次嚐試。
“索引版”的創辦,在全國紙質媒體中難覓先例。作為今年改版的重頭戲,我們在《蚌埠日報》和《淮河晨刊》均開設了“索引版”,分單周和雙周不同頻率,在周五的固定版整版刊發。截至6月底,已累計刊發“索引版”37期,內容涉及百姓生活、就業創業、社會管理、服務企業等諸多方麵。通過“索引版”的創辦和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獨到、細致、全麵、權威的信息服務,是拉近與讀者距離的現實需要,是提升黨報影響力的重要載體。
一、創新是與百姓深度接觸的有效途徑
創新是傳媒業發展變革的永恒主題。隨著知識經濟和網絡傳播時代的到來,黨報作為主流媒體的“信息主渠道”的傳統地位遭遇了挑戰。受眾不僅需要通過媒體了解時政大事,也需要媒體中獲得更多與自己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如何有效增強新聞信息資源的張力?如何學習借鑒其他傳媒的手段和技巧?成為擺在黨報麵前亟待解決的考題。
創辦“索引版”的初衷,正是踐行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要求,積極推進內容創新,努力探索出一條貼近群眾、服務讀者的新路子。正如我們在“開版的話”中這樣表述:立足民生、服務民生,就讀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或需要了解的涉及政策法規、規章製度等方麵的問題,通過資料整合,提供詳盡的政策資訊類服務,為讀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注重做到以下幾個創新:
一是理念創新。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趨多元化、便捷化,但通過自身渠道搜集的信息易於碎片化,權威性和可信度也受到了一定的製約。“索引版”從百姓對政策法規的實際需求切入,橫向上囊括“全過程”,縱向上涵蓋“國省市”。例如,去年底蚌埠市為吸引在外人員返鄉創業就業出台“孔雀計劃”。配套政策涉及到人社、財稅、金融等多個部門,返鄉人員要全麵掌握政策難度較大。“索引版”在第一時間推出《政策扶持助“孔雀”起飛》,將多個部門的政策文件彙總梳理,為讀者進行全麵、權威的政策解釋。
二是方法創新。立足具體的新聞和事實,以事釋理、以事找據、以事尋路,注重新聞由頭的切入,為讀者提供更全麵、更細致、更快速的閱讀服務。同時,借鑒網絡搜索引擎的功能,注重讀者針對“辦事”、“求解”等具體事項,提供全覆蓋的政策信息服務,力爭把相關重要政策法規“一網打盡”,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真正解疑釋惑,明晰路徑。
三是形式創新。在“索引版”編輯時,遵循視覺規律,科學調配版麵元素,努力使版麵疏朗、大氣,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和理解信息的心理需求。注重圍繞一個主題,通過新聞事例、政策背景、有問必答、政策集納等版塊詳盡闡釋,同時借助新聞圖片、辦事流程等圖表語言,讓讀者一目了然。
二、實用是與百姓深度接觸的持久紐帶
讀者因需求才買報讀報,讀者與報紙之間,客觀上是一種供求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曾就上海讀者“對新辦報紙報道風格的要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加強報紙的實用性”在眾多選項中位列第一。新聞實踐也告訴我們,增加有用信息和增強實用性、必讀性,是吸引讀者、提升影響力的持久紐帶。“索引版”側重於與百姓工作生活關聯度較高的政策法規的搜集和整理,具有清晰的內容定位、服務指向和目標受眾。
強化服務功能,替群眾跑腿,努力使“索引版”成為服務讀者的“有用紙”。“索引版”從選題確立、記者采寫到版麵編排,始終緊扣“實用”這個關鍵。例如,《申請保障房,我幫您“探路”》、《拆遷了,我該怎麼申請救助?》、《發生交通事故咋維權?記者幫你算個明白賬》、《為買房貸款發愁,教您玩轉公積金》等選題,從市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入手,詳細解釋相關政策規定,增強信息內容的實用性,幫助群眾在辦理相關事務時做到心中有數、得心應手。一些社區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反饋,平常收集見報的“索引版”,用作處理群眾工作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