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應慎言“做秀” 等4則(2 / 2)

(汪思夢/《新聞研究導刊》)

互動性及網絡化思維

互動性是新媒體的一個處於核心位置的關鍵詞彙。真正的互動既有身體因素,也有心理因素。隻有當互動獲得了心理維度,它才能夠進入文化實踐的層麵。報紙可以考慮在自己的網站上建立一個讀者門戶。

1、良好的博客服務。該門戶需要提供博客服務,報紙的記者和編輯都應開設博客,以便與讀者進行直接而雙向的交流。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讀者認知一家報社是怎樣開展工作的,也可以幫助記者和編輯積累個人聲譽。更加重要的是,博客評論也成為報社觀察自身工作的窗口。

2、跟帖管理。紐約時報的網站被廣泛認可為最好也最有創新的媒體網站之一。它所產生的一流的新聞吸引到了頂尖讀者。同時,所有讀者的反饋都要經過編輯的審核。罵人的和從個人偏好出發的胡言亂語都是不被容忍的。

3、更新名單。這樣的名錄應該包括每個采編人員的個人小傳,同時,由於新聞從業人員的流動性,應經常進行資料更新。這些名單的提供便於讀者與客戶、媒體間開展廣泛而深入的聯動。

4、鼓勵使用社會媒介。媒體應鼓勵員工使用微博和SNS。這些社會性媒介不僅是內容傳播平台,也是新聞采集工具、能夠幫助讀者同記者、編輯建立直接關係,增強媒體的親和力和可信度。

(胡泳/《新聞戰線》)

避免都市報報道的“十多”

近段時間,部分都市報報道中不同程度的出現“十多”現象:報道外地醜聞多;報道外國的奇聞多;報道明星的緋聞多;報道買彩票的獲大獎多;報道高級幹部腐敗多;報道新提拔幹部質疑多;報道問題食品多;報道交通事故多;對海外華僑華人報憂多;報得不準的事也多。雖然報道的大多基於事實,但失去平衡難免產生負作用。

出現上述“十多”現象,對社會生活報道失衡,很容易對讀者產生誤導。首先,相關都市報要摒棄隻為吸引眼球的短視行為,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對國內國外的方方麵麵注意平衡報道,不可偏廢。其次,讀者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媒體上的負麵新聞,要避免一葉障目。

(陳尚忠/《中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