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加快草地生態畜牧業在我縣的發展
畜牧獸醫
作者:陳大會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膳食結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對綠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利用我縣萬畝以上的百草坪天然草場和人工種草養畜是我縣發展致富的可行途經。種植牧草作飼料可穩產穩收,一次種植可多次或多年利用,又經濟又實惠,生產成本低,是牲畜的良好飼料,牧草飼喂牲畜轉化為奶、肉、皮、毛等畜產品,形成“草有畜用、畜有草養”的良好狀態,最大限度地把草地資源優勢轉化成商品優勢、經濟優勢、提高經濟效益,完善市場需求。
[關鍵詞] 草地 生態畜牧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68-01
一、種植牧草的幾個主要途經
1.利用我縣退耕還林還草的山坡上,應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合理利用,不能亂毀草開荒,群眾都有這樣的認識,在陡坡耕地上種糧食,越種越蝕本,群眾有句最形象的語言叫做“溝變寬、路變窄、石頭朝上長、泥巴往下跌”。利用退耕還林的土地種草養畜,恢複植被,綠化環境。
2.利用荒地種植牧草。土地較薄,種植農作物效益較低,想種就種一季,不想種就丟荒的土地常見。為了改變窮困麵貌,使山區人民富裕起來,充分利用這些丟荒地種植牧草,增養牲畜,多集肥料,為農牧業打下了紮實基礎,是促進農牧經濟共同發展。
3.實行糧草輪作和糧草套種。糧草輪作是增進土壤肥力,提高糧食產量,是多獲飼料的一項切實可行措施,有的地方耕地瘦薄,糧食產量較低,耕地尚未充分利用,種植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再翻耕種農作物,這樣既充分利用了閑地,又獲得飼料,並“用地”能達到“養地”的目的。糧草套種也是提高單位麵積產量,增進土壤肥力的好方法,套種一般采用禾本科糧食作物和豆科牧草互補,這樣它們互不爭肥,並具有相互促進生長的作用。
4.實行林間種草。要充分利用山坡,實行林草間種,木、畜並舉,在確定造林和有樹木的坡地上,在樹腳種草,它們可以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互不爭地,樹小時可作收割草用,樹大了,還可以放牧。在威寧縣有很多山都是寶山,具有各種不同的價值,須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二、牧草栽培技術
1.播種 牧草子有三個來源,一是選用當地栽培的優良牧草種,二是從外地引進的優良牧草種,三是馴化當地的野生優良牧草種。適時播種,對生長發育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般來說,一年生牧草宜早春播種,多年生牧草春秋兩季都可播種,主要以秋播為好。春天雜草生長較牧草快,因此,春播整地要求特別精細,徹底清除雜草。野生的茅針草和蒿芝都是上繁草,又可用根莖繁殖,竟爭力強,易抑製牧草的生長,因此播前整地時,對這兩種草一定要斬草除根。
2.種植紅三葉營養價值很高、由於根係發達,根瘤菌多,不易木質化,翻後易腐爛,產量較高以割為主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由於側根發達、莖葉茂盛、莖高2-3尺、紫花或紅花,也是良好的水保植物。
3.種植白三葉喜溫暖氣候,耐熱抗寒較紅三葉強,耐蔭、濕,在林園下也能生長,白三葉種子細小,不宜播種太深,是一種多年生放牧型豆科牧草,自繁力極強,種子隨落隨生,莖節再生力強,故耐重牧和踐踏並能隨時收割,是極好的人工草場牧草,也是很好的改良土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