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草產業發展前景(1 / 2)

淺談草產業發展前景

畜牧獸醫

作者:宗文妍

[摘 要] 本文主要論述了發展草產業的重要意義,並對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論述,同時隨著文章的進一步論述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希望本次研究對更好的發展草產業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草產業 發展前景 存在問題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1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67-01

我國把草作為產業來發展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其在考察過程中提出了“知識密集型草產業”的理念並得到有關專家的認可,這個概念的重要依托是我國擁有著超過六十億畝的草原、灘地,同時還包括了十億畝的沙地,這些豐富的資源可以形成技術含量多樣化的產業資源,為我國的解決人口不斷增長的物質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副產品。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僅證明了草產業在我國發展的可行性,同時,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建立草產業是十分緊迫的事情。隨著我國退耕還林的速度不斷加快,一些地區和省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的探索草資源開發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和商機,使得草產業的理念不斷的被認識,目前我國西部很多地區都已經將草產業作為本地區開發的重要產業來發展,並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一、草產業開發的重要意義

1.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多數地區的農業機構主要以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為主,農田在耕種過程中,長期受到化肥的影響,導致了土壤結構硬化,很多土地的肥沃程度不斷降低,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未來的產量。因此,為了改善農業用地的土壤結構,在種植過程中大力發展以苜蓿草為主的草產業,可以加快農業結構的轉變,同時還能夠改善地區種植模式,逐漸向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多元結構的重視方向發展。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營養程度,從而實現豐產的目的。從草產業的發展前景來看,提供適宜的優良牧草和飼料作物,同時兼顧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產量和積累情況,不斷調節當前的結構。

2.生產專業化的需求

隨著農業商品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細致,優良的飼料需要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吸引先進的技術和施工工藝進行生產,可以獲取較高的生產效益。同時,在草產業發展過程中,應用生物技術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3.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發展,飼料工業得到了極大的促進。大力發展草產業,不僅可以增加飼料的數量,提高飼料的品質,而且還可以提高草產品市場的需求,推動地區畜牧產業的發展。

二、草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我國的草產業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十分驚人,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從總體的發展情況來看,草產業管理和開發體製的現狀與我國的草地麵積不相符。很多農業專家都預測我國的草產業的潛力至少可以達千億元,而且每年會因為草產業的帶動給國家創造五十億元的產值。但是實際情況確實國內市場草產品的供應問題十分嚴重,我們僅以快速高溫烘幹加工的優質苜蓿草粉為例,我國國內市場需求量在300萬噸左右,而未來有可能會突破6000萬噸,但是國內能夠生產這種優質飼料的產量盡在20萬噸左右。由於國內市場這種飼料緊缺,不得不高額進口國外飼料。最近幾年,北方地區頻發的沙塵暴多數與地區的環境惡化有很大的關係,我國環境保護部門的專家說,我國的草產業十分薄弱,絕大多數的草產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實力較差,對市場的供需情況的分析能力較差,隻能做簡單的貿易,開發新品種的能力較差。同時,自從國家成功入市之後,我國的草產業參與到國際間的競爭中,但是由於自身的競爭實力低下,經常導致出現很多惡性競爭的現象,最終影響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