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展畜牧業與草地生態環境保護(1 / 2)

發展畜牧業與草地生態環境保護

畜牧獸醫

作者:陳大芬

[摘 要] 長期以來,我縣畜牧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糧食生產。因此:發展草地畜牧業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各行各業來支援; 草地是草地畜牧業的基礎,兩者密切相關,相輔相成。草地畜牧業是檢驗草地建設的一麵鏡子,草地建設可以充分地在草地畜牧業的發展中表現出來。認真落實草畜生產管理責任,積極開展草地建設,開展草地區域治理,加強草地畜牧業科技工作和切實增加投入種草養畜,是為我縣草食畜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畜牧業 草地生態 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S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254-01

一、製約因素

1.由於我縣是畜牧大縣,畜牧養殖主要依靠糧食生產,加之牲畜對糧食需求量不夠,畜牧業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受到糧食產量的製約。為有效緩解了這一矛盾。我縣利用人工種草養畜,解決了冬草料的供應,避免了牛羊等草食性動物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現象,保障了畜牧業的穩步發展。

2.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緊密結合,提高畜牧業產值。利用冬閑農田種草,進一步調整了產業結構,促進了種植業、養殖業的結合,提高了農牧業的生產率和利用率,豐富的飼草為發展畜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3.畜牧業發展、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促進畜牧業持續增效農牧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畜牧業,統籌城鄉、農牧一體化的發展。兼顧公共衛生、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安全,實現畜牧業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以及質量、效益、速度同步增長,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

二、利用國家退耕還林還草

1.利用我縣天然草場保護與建設項目機遇,改善和恢複草地植被。要合理規劃區域,保證質量,杜絕牲畜進入禁牧、更好的發揮其經濟和生態效益。同時,在其中補播適宜的牧草,促進牧草產量的提高。全麵完成農牧民信息數據庫與草原技術測定工作,有效保護草原生態。

2.積極調整季節放牧的做法,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創新意識,打破畜牧業發展的傳統模式,積極調整畜群結構,改變傳統飼養方式,嚴格實施“草畜平衡”製度,促進生態與畜牧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3.強化草原監理執法力度,有效遏止違反草場保護的行為堅定不移地落實關於草原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大草原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和打擊亂挖濫采等涉及草原保護的違法行為。防止草原生態再受破壞,嚴格維護“草原法”的權威,做到“依法治草”和“草有人護、責有人負”,樹立“保護草原為榮、破壞草原為恥”的生態文明觀,依法保護草原生態。

三、傳統養畜向現代畜牧業轉變

1.加快改造傳統畜牧業提升現代畜牧業的轉變,各級政府應依靠發展畜牧業優惠政策的引導,調動牧民積極性,全麵開展民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穩得住、能致富”的原則。建設飼草飼料基地,著力解決飼草飼料,加快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科學化管理進程,進而做到維護恢複自然草原植被,保護草原生態環境,使我縣的畜牧業走上一條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