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區裏的樹(1 / 2)

小區裏的樹

“中國夢·我的夢想故事”征文選登

作者:賈虹

住到這個小區已經六年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不止是那些陌生的鄰居和區民們,還有就是種滿小區各個角落的樹們。它們也和這小區的居民一樣來自不同的地方,雲集到這個城市的一個新小區裏組成一個新的區域。當然,熟悉起來,樹比人容易,它們天天站在那裏,組成四季的風景,看久了,就熟悉了,無論它們怎樣交換四季的衣衫,改變季節的容貌,都是有規律的,固定的。

從我的窗口望出去,南邊窗外是一片玉蘭樹,有十好幾棵,北麵窗外是一個景觀水池,環水池的小徑邊有不少石榴樹,冬青樹和鐵樹,還有一片梅樹。再往前一點走,有幾棵楊梅樹,站在溪邊。

剛住進來時,沒有特別的感覺,隻覺得這個小區的綠化很不錯,樹多花草多。但隨著日子的推移,隨著抬頭低頭不經意地觀望窗外的風景,隨著在小區裏散步的次數的增加,隨著四季替換這些樹們的成長,某一天,在一次散步時,我發現這些樹們組成的風景實在是太美了,它們讓這個小區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可以賞識,每一個季節都有應景的花兒怒放。這真是一次重大的發現,我居然開始關注起這些默默無語卻極具肢體語言的樹們起來。知道了樹們站的位置,熟悉了樹們隨風搖晃的姿態,春風中婀娜秋風中飄逸落葉;烈日下沉寂任由知了無盡地在樹葉間聲嘶力竭;冬來時,仍然站成不變的姿勢。

從樓上望出去,是遠景,看見的是樹冠和各季的色彩,這樣的景色,給人遐想的空間,模糊而不甚清楚,卻無比的美好;散步經過它們身邊,是近景,是可以交流的距離,摸摸它們粗糙的樹身,碰碰它們濃綠的樹冠,感受它們的四季輪回:春天的樹皮潤滑蓬勃,冬天的樹皮是幹燥內斂的。

對這些樹們的近距離感受隻局限在晴天,而刮風下雨天的感受是模糊的。隻在窗內遠望雨中風中的它們。

小區內的樹們比起大山野外的樹們明顯不夠健壯和強大,這都是先天帶來的不足,城市樹們的身世是失去自由和深厚的根基的。小區裏的樹,是人工栽培後挪到這裏的,身世更加漂移不定,到哪裏在哪裏都不是自己可以永遠站定的事情。這樣想起來的時候,就覺得大山野外的樹們更加幸福一點,最起碼它們可以自由伸展自己的根係,在空闊深厚的泥土裏站成自己的姿態,四季輪回狂風呼嘯冰雪摧殘,看起來很殘酷,但是,因為深厚的根基和良好的生長環境,抵抗的力量一定要比小區裏的這些樹們更加強大些。

小區的樹們雖然看起來華貴,但是總歸顯得太過單薄,因為它們的生長環境是惡劣的,沒有好的根基,地下全是建築瓦礫,要紮根是多麼困難,一點點浮土怎麼紮得住根?它們的生長環境是不自由的,全然地聽命於人工造型,這樣想起來,對於小區裏的樹們,更有一種憐憫之心產生。特別是在夏天的一場罕見的台風過後,沒有根基的樹們,很多便在這肆虐的颶風中夭折。

想起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裏安詳,一半在風裏飛揚;一半瀟灑蔭涼,一半在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