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遙遠的夢(1 / 2)

遙遠的夢

“中國夢·我的夢想故事”征文選登

作者:北堂

甬城的三月時雨時晴,早晨還是陽光燦爛,中午就陰雨綿綿了。“春雨貴如油”,可是這場春雨卻因破壞了我的出行而讓我心煩意亂,沒有一絲“貴重”的感覺。

百無聊賴中接到一個電話。從前的學生谘詢她的愛情與畢業去向,恍然驚覺,離開高校三年了。

三年前,我在一個還算不錯的高校裏執教,負責的課程裏有一門叫“通識教育”,就是給大一新生講一些人文知識。第一堂課伊始便問他們,你們認為自己在大學裏應該學到點兒什麼呢?學生的各種答案都帶有明顯的高考思維烙印。

我說:“如果你們隻是想要在這裏學到一些知識,那麼其實你們完全可以不用來這裏,因為現在資訊很發達,知識都印在書本上,買幾本看就好了,看不懂還有網上的各種網站、視頻,包教包會的;如果想學一技之長呢,那不如去技校了;在這裏,我希望能教會你們兩件事,一個是邏輯思考的能力,就是能讓你的思維有規律性或規則,能認識到某些生活中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個是獨立判斷的能力。就是不要人雲亦雲,有自己的見解、思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看著講台下一眾茫然的臉與迷茫的眼,自己心裏當然清楚這可不是個容易實現的目標,但還是願意盡我所能的去嚐試。

當時用的教材是厚厚的一大本書,如果想混日子打發時間照本宣科便可填滿所有課時。但我心中還有一個小小夢想在提醒著我,讓我不要止步於此。每天,我都會用很多時間花很多心思去備課:為吸引學生眼球製作精美有趣的PPT;為緊跟學界潮流拜托昔日同窗錄下國際大牛的來華講座;甚至有時候我和學生們一起直接聽哈佛劍橋老師的在線課程。有些學生的英文不夠好,有時還要兼職免費同聲傳譯;平時的課程也增加很多信息,增加的不是知識點而是相關的研究現狀、研究機構、領軍人物與如何查找這些信息等這樣的內容。這樣做會增加很多工作量,可我甘之如飴。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是快樂的。每次上講台前,我會帶著愉悅的心情準備喜歡的衣服,而學生的點滴進步也讓我感到小小的驚喜與滿足。直到有一天,我生病。

現在想來生病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和環境不適應。可是當時隻覺得情況糟透了,於是請假兩周到去治療。其間接到學生的電話,邀請我參加他們的野炊活動,雖然想去,但是也隻能作罷,可他們卻因此知道了我的情況。返校的第一節課,走進教室,走上講台,講桌上赫然大大的一束鮮花,我有點兒不知所措,於是輕輕地問坐在第一排的男生,這是給我的麼?

他笑笑,用軟軟的本地口音說:“當然是給你的!”後來的事情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掌聲?起立?或者什麼都沒有,因為真的心情澎湃以至於腦子混沌。鮮花收到過無數次,但是這樣的情況真的是第一次,就算一向以淡定“聞名”的我,這次也真的有些不淡定了。

後來種種原因,決定還是離開學校。最後一堂課我宣布了這個消息,學生們紛紛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