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夢 想象無窮
“中國夢·我的夢想故事”征文選登
作者:李建樹
近日讀報,知道人大常委會正帶著全市人民的心願在討論我市的全新發展規劃,規劃中新的寧波城建設用地將從312平方公裏擴大到45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將從250萬人增加到410萬人。形成由一個中心城市加四個組團組成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十八大的召開,黨中央提出“中國夢,我的夢”,號召全國人民心懷夢想,腳踏實地,敢想敢幹,這可說是我們寧波人民交出的一份明確的答卷。也就是說,象征大城市規模及其美麗特質的硬件上去了,那麼一座城市軟實力的文化內涵——尤其是文藝創作又怎麼樣呢?在這方麵,從市文聯公布的今年重點文藝創作項目來看,我市的作家藝術家們也不甘落後,就如市文聯黨組書記鄒大鳴所說,今年安排的重點創作項目,其亮點在於緊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扣“中國夢”所提出的突出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作家藝術家深入生活,多出作品。領導的指示緊扣中央精神,當然很好,隻是就我個人來說,則又有具體情況需要提出來單說,眾所周知,本人自2008年不幸中風以來,一直輾轉病榻,或住院治療,或臥床休息,行動不便。這樣一來,深入生活是談不上了。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是要心懷夢想,因此有關這個夢的故事就得多說幾句了。
疾病可以捆住我的手腳,卻捆不住我的思想。好在,文學創作(小說、詩歌、童話)是一種在過往生活積累基礎上,隻要心懷夢想充分展開想象也能完成創作任務的行當,那就讓我帶著豐富的想象努力去開創開拓兒童文學的新天地吧。不錯,我在兒童小說的創作上,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也因此獲得過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學獎,但好漢不提當年勇,過去的就永遠過去了,就像我年壯時也曾經登上過海拔三千米的青海老爺峰,多次拜謁過那兒的塔爾寺。這些都已經是陳年舊事了。我現在要說的是今天的中國夢,我的夢。我還有夢!那就是我的兒童文學夢!關於這個夢的故事,說得大一點,遠一點。我們就看到了:當前,中國的兒童文學正處於發展趨緩、突破創新並不明顯的時期,全國兒童文學的發展都麵臨相似的狀況,處於相同的困境。
簡單地說,現在的兒童文學出版物,已很難滿足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我在這裏所說的“閱讀”是指“心靈閱讀”,而不是十幾年前就出現的所謂“讀圖時代”所風靡一時的那種被稱為“美繪本”的兒童文學圖書——那種以精美圖畫(實際上是模仿大量的西方彩圖符號)配上粗濫文字而成的所謂美繪本,充斥圖書市場的狀況,隻能使兒童文學的陣地丟失。再說視像化文化產品的大量出現和流行,已經在促使少兒讀者文字識讀能力的大大下降,當然也就很難談得上使兒童文學與少兒讀者發生情感共鳴,顯然,這種巨量的兒童讀物,它們不勵誌、不經典、不優美、不正統,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卻擁有巨量的少年讀者,這些小夥伴們看書的目的就是隻想開心一下。至於如何使自己在獲得審美享受的本質基礎上再獲得對於人生的啟迪,那是太累也太沒意思了(這不是屬於少年兒童應該考慮的問題)。誰會這麼費勁的去讀那種文字很多的,屬於心靈讀物的課外書呢?但是就如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將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設成一個現代的社會主義強國的中國夢。”說到底,傳承這個民族血脈的人隻能是受過良好教育並從小就開始認真閱讀心靈讀物類課外書的少年兒童。這就將兒童文學與“中國夢”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更何況在新形勢下,兒童文學所麵臨的任務又是那樣的沉重和嚴峻:樣本數據表示在我國0-14歲的少年兒童有2.9億人,而其中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達到3580萬,這就造成了當下兒童生存狀態所麵臨的許多成長問題,如缺少童年的歡樂,以及因缺少小夥伴所帶來的心靈孤獨。反之則是家庭護養的過分溺愛,升學教育的價值扭曲,童年被漠視,兒童權利的缺失等等。凡此種種,作為兒童文學作家都不應視而不見,更不應無動於衷,從這個意義上說,的確是兒童文學很大,我很小。但為了保持中國民族文化的有根性,能夠保持中國幾千年的漢語閱讀傳統,我還是要拖著病體去尋找發現“中國式童年”的典型生活原型(如通過報刊閱讀的途徑),以“中國式童年”為創作母題的兒童文學精品力作,努力讓它帶著導引兒童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如殫精竭慮地再為小讀者們構思幾部好讀且有意義的小說、童話。同時積極發揮自己在兒童文學領域曾經作過的努力與影響,積極參與到市作協為打造兒童文學甬軍升級版的工作中去。培育和壯大新的兒童文學作家群,這是我的夢,寧波夢,也是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