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劉邦(1 / 2)

還是那個問題,隻是換成了劉邦,徐又說:是坦克,薑說:是輔助,聞言,我老尷尬了,道:你倆不能換個嗎?

話歸正題,劉邦的一生可以用:小人物的成長史,來形容,人稱漢高祖,西漢的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我想,漢族應該就由此而來),曆史上對劉邦的評價很高(不一定真)。

曆史上劉邦此人心胸的評價是“心胸很大”曾有一則小故事:“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鹹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麵,羨慕得他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而在我看來,劉邦不是心胸大,而是野心大,從開始起義之時,他便已經給自己定下了要當皇帝的目標。

劉邦出身農家(當然人人都有夢想),卻不好農事,父親因此並沒少說劉邦,可劉邦卻說:“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雖說,基業是挺大的,但那是未來,先說之前,劉邦因為仰慕信陵君無忌的為人(皇帝也會追星,更何況那時還不是皇帝),就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然後就出發,當他走的大梁時,信陵君就嗝屁了,然後又聽說信陵君以前養的小弟張耳開始收小弟了,再然後,就給張耳當了小弟,結果兩個人趣味相投,後來魏國被滅,張耳這個當老大的就成了通緝犯,原來的小弟都就散了,劉邦沒有了吃喝不愁的日子,隻能回老家了,後來當了一個亭長(項羽章有講),而且混的還不錯。

很多人都知道,劉邦的老婆叫呂雉(也就是呂後),因在老家得罪了人,又因為和沛縣縣令是朋友,就搬到了沛縣,而這老頭剛來沛縣,就有許多人來串門(曲線救國法,和縣令拉關係),劉邦聽了,也想去試試,如果和老頭搭上關係,說不定還能升呢!

可當時舉行宴會時,作為主簿(收份子錢的)的蕭何定下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大意:沒一千塊,別想來吃飯)。”

可劉邦當然沒錢,可又想吃霸王餐順便拉關係,便開了個空頭支票:“我出賀錢一萬。”

老頭一聽:呦嗬,還是個土豪啊,出去看看先,結果呢,看著穿著不好的劉邦當然鄙夷,但老頭恰好會相麵,這一相不得了,貴人之相,趕忙歸為上席。

其實那時候的劉邦完全印證了那句:混的好,名聲不一定好,的話,因為蕭何曾說:“劉季(劉邦的別名)一向滿口說大話,很少做成什麼事。”以此推測,劉邦此人不太可靠。

而老呂偏偏不聽,就連老婆勸也沒用,力排眾議,把閨女嫁給了劉邦。

婚後不長,劉邦便出差為泗水郡壓囚犯到驪山修建阿房宮,當然,這一趟並不好,兩個囚頭互相鬥爭,還有囚犯逃走,再加上芒碭山大雨使路變得泥濘難走,無法按時按量叫人,是會被砍頭的,劉邦收買人心方法也就從此刻展現了,他堅持放掉所有囚犯,並殺了反對的兩個捕快,對所有人道:“你們都逃命去吧,從此我也要遠遠地走了!”最後隻有十幾人留下,這是劉邦最早的班底,當然也有人說劉邦當時喝酒了,所以有了後期醉斬白帝之子的故事(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讓自己顯得正統的由頭,畢竟曆史上這種故事並不少,就算真殺了一條白蛇,那也是喝酒後的產物)。

這個故事的流傳,也讓人在心中加深了對劉邦的印象,為他以後為正統皇帝鋪平了路。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沛縣也想獨立,便聽取蕭何與曹參的建議將在外流浪的沛縣人召回,縣令心裏衡量:哎呀,還行!便讓樊噲將劉邦叫回來(此時的劉邦以落草為寇),可縣令又後悔了,他怕劉邦回來奪他位子,便準備把與劉邦交好的蕭、曹二人給得了,結果兩人跑了(畢竟伺候你那麼多年,還不了解你)。

然後劉邦配合二人,來了一場分化計,讓民眾把對縣令的不滿全部爆發了出來(放現代社會,你敢反,就等吃槍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