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準備些的時候,問了舍友一個問題,項羽是什麼,徐說:什麼,繼續問,徐:坦克,一個在洗衣服的舍友薑:項羽是輔助,我無語了。
也許有人會說,項羽應該被寫在這裏嗎?但是項羽人稱西楚霸王,王,其實是他稱王時期所擁有的。
這的確沒錯,但我的回答是:絕對沒寫錯,項羽雖然沒當過皇帝,但卻稱過王,在帝王卷是沒問題的。
項羽的一生極為傳奇,豪言道:力拔山兮氣蓋世,當然還有力能扛鼎,當然,還為我們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成語,有:“破釜沉舟、沐猴而冠、四麵楚歌、取而代之、先發製人、秋毫無犯、一決雌雄、霸王別姬、項莊舞劍、人為刀俎”,而這些詞語也是項羽一生的體現。
項羽,楚國名門,項氏一族之後,是軍事思想“軍形勢”的代表人,史料中還有重瞳的記載,說是聖人才有的異相,上一個記載的是舜,我查了一下,用現代醫學來說,這就是白內障早期的體現。
回歸話題,在我的印象中,不管是與先秦的戰爭還是後期楚漢之爭,項羽在武力上都是最強的,古人對其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大意就是:項羽的牛逼程度,很難找著第二個。
由此可知,項羽的強大,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恐怖如斯,但項羽這個人,有勇而少謀,甚至還不懂用人,這其中以韓信最為有代表。
再者項羽也是一個力量為尊的崇信者,從打天下開始,身邊便隻有一個範增(也許還有別人,但唯獨他最出名),在陳平的反間計之前,是項羽非常敬重的人,尊為:“亞父”,反間計後,項羽與範增多年的信任僅在朝夕之間,便崩塌了,甚至曾對範增說過:敬,為亞父(尊稱,僅此於父親),不敬,則無父(個人所寫),對範增的不信任及惡語使得範增很快便離開了項羽。
說起來,項羽其實對於謀士沒有太大的喜愛,巨鹿之戰成名,坑殺數十萬大軍(多為罪犯)範增出麵製止過,卻未能成功,項羽自此顯示出了自身的戾氣,以及對秦國的恨,不然也不會有他日我比取而代之的言語。
再說鴻門宴,原本有著殺死劉邦的機會,可惜,他卻一意孤行,再加上項伯的勸導,導致一盤穩贏的局,讓人給反殺了,毛主席曾對項羽進行過評價:“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在1964年的一次談話中,***進一步指出項羽戰敗的三個錯誤:一、鴻門宴不聽範增的話,放走劉邦;二、機械遵守鴻溝協定;以及建都徐州(當時叫彭城)。
劉邦、項羽兩人曾有過關中王大約定,雖然劉邦先進了鹹陽一個月,但他靠的是張良的計謀,反觀項羽,拳頭理論,巨鹿靠著“破釜沉舟”贏了,但也落後了劉邦,隨靠著絕對的武力,違背了曾經與劉邦的約定,但也稱得上英豪。
項羽入關後,殺了子嬰,這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告示,告訴天下,秦國已亡。
項羽對劉邦其實是有著一種叫做兄弟情的東西,就像李白和杜甫一樣(別想歪了),再加上虞姬,使得劉邦總會有驚無險從項羽手上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