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風險成因與防範對策探究
民生金融
作者:高清濤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金融風險形成的宏觀及微觀原因,並針對當前農村金融業經營中存在的風險問題,探究了降低農村金融風險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 風險成因 防範對策
目前,農村金融風險已經成為製約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最大障礙。在農村金融發展與改革中,怎樣控製金融風險,是政府部門的經濟決策及管理機構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風險成因
我國農村金融狀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既有宏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筆者將對其做詳細分析。
(一)宏觀因素
第一,農業生產特點。農村的生產經營狀況與自然條件關係密切,一旦出現冰雹、冷凍、病蟲害、幹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其生產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農業生產的固定資產及基礎設施常常損壞嚴重,農業出現大規模減產或者絕收,農業機農民產業化投入就可能化為烏有,甚至連生產成本都收不回來,極有可能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所以與農業有關的各種風險都可能遷移到農村金融上。
第二,信息滯後。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漫長的特點,並且農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彈性較小,而市場形勢則瞬息萬變。在農產品生長過程中,市場需求量會發生很大變化,與之相關聯的農產品價格也會出現很大波動,買賣難易程度也會交替出現。所以,農產品需求量的不穩定性提高了農業企業及農戶的收入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大家的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競爭的核心就是對先進信息的敏感度。在農村這一特殊環境中,如果農業企業及農民不能精準了解市場需求狀況的話,即使農產品產量很高,也不一定就有好的收成,甚至有些企業或者農民在豐收的情況下還出現了虧損。由於農業市場變數較大,所以農業企業及農民的收益缺乏一定的穩定性,銀行貸款出現違約事件的幾率也較高,這就使農村金融運營中存在較大的不安全性。
(二)微觀因素
第一,資本金不充足。對農村金融機構來說,其資本風險是因資金儲備過少而缺乏風險承擔能力、負債及存款償還能力,造成了農村金融安全性較低,極易出現安全風險。資本金是農村金融機構能運營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具有無需償還及承擔風險的特性,如果資金全部來源於資本金的話,農村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就完全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如果資金中負債與資本金分別占一半的話,那麼則由存款人及金融機構各承擔50%的金融風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機構是農村信用的中介,勢必要借助向大眾負債的形式進行融資經營,所以農村的金融機構所擁有的資本金情況對其經營風險有重大影響,資本金足量的話,在發生金融風險的情況下,就可用資本金償還風險帶來的損失,進而有效保護存款人利益。在農村的金融機構尤其是信用社中,存在很多呆壞賬,極大地侵蝕了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再加上其他不利因素影響,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比重過小,使其在經營中存在很大風險。
第二,貸款製度不完善。因貸款製度在執行中存在偏差造成的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貸款審批製度沒有很好落實。當前農村金融機構審批製度,對基層領導的約束不夠有力,調查發現挪用貸款情況普遍,並且挪用事件在早期很難被發現。②不能準確評估農戶信用等級。當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對申請貸款農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時,多采用走訪形式,這就使得調查人員獲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片麵性,並具有很多的人情成本,造成提攜誠信度低下的用戶被調查為高信用等級,這就給回收貸款增加了很大難度。③農村金融機構之間沒有建立起高效的溝通機製,使得多頭冒名的不良貸款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