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漢光穀新技術自主創新的路徑(1 / 2)

決策研究

作者:

武漢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穀”)於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和科技部批準,2009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經過十年的開拓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要把“武漢·中國光穀”打造成像美國“矽穀”一樣的世界一流科技園區,還需要不斷地努力與創新。如何實現創新,不僅是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麵臨的挑戰,而且是整個東湖高新區乃至武漢所有產業麵臨的挑戰。經研究,實現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自主創新的路徑與對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第一,充分吸取國內外技術創新成功的經驗,他山之石擇其精華為我所用。在技術創新上,國外有著許多可取的成功經驗。美國、德國等是典型的自主創新的國家,其科研投入、人才機製、政府支持等都是技術創新成功的重要因素。日本的技術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是以跟進型的技術創新即模仿創新為主,通過引進領先技術,對其進行模仿和再創新,是模仿創新成功的典範,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很少。韓國的技術發展還無法與美、德、日等經濟發展強國相抗衡,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這些國家,創新戰略也是模仿,但韓國非常重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技術創新具有一定階段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可以實現,技術創新的成功不僅與一國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有關,也與其所處的科技環境有關。但國外技術創新的成功卻有著共性的特征,都采取了適合其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和階段的技術創新模式,注重企業的主體作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及投入,並把技術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武漢光電子信息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時候,必須認清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階段,吸取國外發達國家技術創新的成功經驗,尋找出與時代背景相符合的、合適的技術創新對策,引領技術創新活動。

第二,充分把握國內外形勢,創造與企業技術創新相適應的創新實施條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與技術創新周期縮短的背景下,企業創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現有的技術創新條件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產業對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必需深入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綜合考慮影響武漢光電子信息企業技術創新的多種因素,針對在目前世界經濟困境中暴露出來的深層次問題,創造與企業技術創新相適應的創新實施條件。

第三,整合企業技術創新內外因素,選擇最合適的創新模式。技術創新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許多因素,這些因素組合與配置的方式及其結構上的差異,就構成了技術創新的不同模式。但創新過程中技術變化強度大小、技術創新動力源對不同的企業或產業是不同的,同時隨企業的發展也在不斷變化。所以,技術創新又無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不同產業對技術及技術創新的需求程度不同,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外因素、技術創新的周期、層次與規模也不同,會導致技術創新的成果及對經濟增長貢獻的預期也不相同。因此,對產業鏈上的不同企業,應根據自身實力、產品特性、企業內外環境、技術創新平台,有機整合技術創新的資源、結合技術創新自身的模式與規律,審時度勢,選擇最合適的創新模式和時機,獲取最大的技術創新成果。

第四,深刻認識產業特色與技術創新現狀,合作創新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合作創新是合作各方在技術創新的全過程或某些環節共同投入,共同參與,共享成果,共擔風險。其優點是合作創新可以實現合作各方優勢互補。通過合作創新,實施共同開發,可以有效分擔成本和分散風險。可以縮短了技術創新時間,降低技術創新的成本,並且更能應付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取得市場上的主動權。同時合作創新可打破產業和技術壁壘,獲得技術創新領域的拓展。

第五,積極開拓市場,通過市場效應促進技術創新。光電子信息產業屬於高科技產業,具有技術方麵的壟斷性優勢,在一定時期內可以獨占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收益。正因為如此,光電子信息企業在很多時候針對新上市的產品給出了相當高額的市場銷售價格,以期快速收回創新成本。然而,現在的市場經濟當中並不存在完全的壟斷性優勢,更多的是一種壟斷競爭的狀態。光電子信息企業起初憑借由技術創新所占據的市場優勢地位獲得了超額利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有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瓜分市場份額,最終使得處於同行業的企業都隻能獲得正常利潤。為了使企業市場占有率與增長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保持企業進行原始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就需要不斷地拓展市場。一方麵通過拓展市場得到的超額回報,使企業技術創新得到保障與持續。另一方麵新型市場的需求也會為技術創新活動提出新的要求,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