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研究
作者: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武漢自主創新代表性產業,其創新能力的強弱,不僅直接關係到武漢中國光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而且對於增強我國光電子等特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也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客觀科學地評價其創新能力,對於產業定位自身的創新狀態,培養和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與高效快速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文借助最直接、最重要的客觀數據對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
一、技術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光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技術產業,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其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對知識的掌握與創新,而衡量知識創新的標誌隻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包括很多類,如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技術標準等。對於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型產業,專利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產權。盡管不同產業、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專利傾向有所不同,並且不是所有發明與創新都可申請或獲得專利;同時專利質量不同,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但和創新關係最密切、最客觀的指標仍然是專利,同時專利數據依法生成、公開透明,且分類體係國際統一。因此,用專利數量及增長率來評價光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客觀可靠性。
本文專利統計截止到2011年10月,且2011年度數據為不完全統計,在這裏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價的有效數據。武漢市專利總量由2005年的3140件增加到2010年10533件,每年都以大於20%的速度遞增,說明武漢市整體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得到不斷地增強與提升。其中實用新型專利保持了46%以上的較高比例,外觀設計專利也占有近20%的比例,且一直處於上升的趨勢,而科技含量和技術創新水平較高的發明專利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35%左右。反映出高水平的創新活動與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要求還有較大的距離,還需要更加得力的措施培育城市區域的創新能力。
對不同產業領域的專利對比分析可以知道,基礎、信息、機械電力與化工材料各領域從數量上所占比例分別保持在2.2~3.1%、10~11.8%、39.5~46.3%與42~45.6%之間(如圖1所示)。信息領域專利數量雖然不高,但所含發明專利的比例較高,分別在56~60.8%之間(如圖2所示)。從專利的增長速度看,近兩年基礎領域的專利數量沒有太大的增長,而信息領域的專利數量確以32.7%的速度增長,大大超過了機械電力(11.95%)與化工材料(10.5%)等領域的增長速度。特別是發明專利,在其它領域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信息領域卻以25.4%的速度在增長。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發明專利數量的增加、相對增長速度的加大,說明其創新效果明顯、步伐加快,其技術創新能力較其它產業明顯得到加強與提升。
從國內企業上看,武漢市光電子產業領軍企業烽火通信、長飛光纖與同是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深圳華為相比較,在專利數量上差距較大(如表1所示)。從年度增長情況看,武漢長飛光纖除2009年度有57%增長外,其它年度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武漢烽火通信一直在不斷地增長,其發明專利的平均增長速度在34.8%,個別年度達到78%,而深圳華為卻存在比較明顯的下降趨勢。說明武漢光電子企業的技術創新規模和強度與國內同行還有較大差距,但技術創新能力正處於上升階段。將這些企業與美國蘋果公司相比,不僅在專利數量上差距較大,在年度增長率上更是無法相比。蘋果公司在2009到2010年度不僅沒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強度和能力反而得以加強,專利增長率分別保持在55.4%和94.8%。所以,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規模與能力雖然同國內外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但創新能力的增強勢頭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