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是產業鏈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別較大,阻礙了整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有科研院所作支撐的企業,科技人才總量豐富,而且技術積累與儲備量大,發明專利增長較快,技術創新能力較強。而許多引進的高新技術企業,雖然資金投入大、設備硬件設施先進,但沒有任何專利;企業重“引進”,忽視“消化吸收再創新”,技術創新能力較弱。
其次是產業鏈上企業技術創新各自為陣,技術創新相互支撐與集成創新能力較差。武漢光穀通過近十年的建設,形成了以光通信、移動通信為主導,激光、光電顯示、光伏及半導體照明、消費電子、集成電路、地球空間信息等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中光纖光纜的生產規模居全球第一,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15%;光電器件國際市場占有率達到12%。但這些經濟上的成功,並沒從根本上改變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服務社會、自我創新發展的方式。世界上最快的信息網絡並不在武漢,武漢地區也沒能建成世界以光通信為基礎的現代高速通信示範區,用以引領和推動光電子信息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和變革。
最後是基礎與傳統產業等支撐領域技術創新能力較弱,嚴重製約著光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基礎領域發明專利雖然較高,但數量有限。沒有基礎領域創新發明專利在量上的積累,就不能真正保障將基礎領域的技術創新能力轉化為產業的創新能力。武漢機械電力與化工材料等傳統產業專利數量雖然在不斷的增加,但發明專利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以致傳統製造業的創新能力較弱。
三、相關的對策建議
第一、大力倡導與發展先進文化建設,通過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文化需求去激勵產業創新,也隻有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需求,才能激勵產業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加強產業自身的創新文化建設,把創新文化作為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柱和手段來運用,並有意識地塑造產業共同擁有的創新文化氛圍,共同培育產業創新能力。
第二、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提煉產業創新的重大科技問題和策劃產業發展戰略,完善由產業主導、結合武漢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特色、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機製,凝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促進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第三、加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再創新。要站在全人類優秀文明基點上,加大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力度。特別是針對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要堅持以我為主,通過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集成創新,避免產業鏈中的“木桶效應”阻礙整個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加強基礎與共性技術的創新。基礎領域創新能力的加強與提升,會催生一係列前所未有、與眾不同的原始創新。原始性創新在原理、技術、方法等某個或多個方麵實現突破性的變革,將在對科技自身發展產生重大牽引作用同時,必將對經濟結構和產業形態產生重大影響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