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銅器:耀眼的維吾爾族工藝品(2 / 2)

他十分高興地告訴我,現在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內地來的遊客和外國人都喜歡維吾爾族的錒質工藝品的,每一天都有好多的人來參觀和選購,有的人一次買兩三件,當地的一些賓館飯店還定製大型的銅器,擺在大廳裏,招攬顧客。現在銅漲價了,銅器也貴了,但買的人還是不少。他還告訴我,他的銅質工藝品在國內銷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烏魯木齊等地區,國外遠銷到日本、美國、英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印度等國家,受到中外遊客和收藏家的青睞。

銅器的製作,都要從選材料開始,銅皮要求質量高,厚薄均勻,色澤好,不能挑質量差的;剪裁時,要借用圓規和鐵尺來劃圖,要計算好,裁剪不好就會影響產品的式樣和質量。圓筒形的產品還有一個焊接的問題,像“恰依旦”(銅壺)、“阿布都”(倒水壺)、“卡藏”(銅鍋)等中間都要焊接,並要使焊接的處叫人看不出來,像一個整體才行。

接著,他又說,鍛打是銅製品的一項重要的工藝,銅器的凸凹部分和弧形部分全都是用鐵、木榔頭一點點鍛打出來的。鍛打時,用力要勻,過猛容易將銅皮打透,用力過小,銅皮不平整,影響質量。看起來容易,敲好了真的不容易。對做飯和燒水的銅質容器,都要在裏麵塗上一層錫,防止生鏽,也有利於健康。塗錫時,一般是銅器的雛形已經成型,先要將銅器在爐子上加溫,達到錫能夠融化的溫度就可以,然後將錫均勻地塗抹在上麵,涼卻後再進行下一個工藝。

鏤花是一項重要的工藝,一件工藝品的檔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鏤花工藝上,刀法要勻,線條要美要自然,這樣看起來生動逼真,富有藝術效果。接著他又說,鏤花的工藝有兩種,一種是手持鋒利的鑽頭,左右不停地快速轉動,用力慢慢地向前移動,將花紋鏤在銅器上;另一種是左手持刻刀或是鑿子,右手持榔頭敲打,慢慢地將花紋鏤刻在銅器上。銅器和銅質工藝品的圖案和花紋,都沒有固定的樣本,是工人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和觀察,將各種圖案和花紋印在腦子裏,鏤刻時根據銅器的麵積的大小或工藝品的造型進行構思、然後再在上麵鏤刻。圖案和花卉的構圖講究留有一定的空間,講究圖案的對稱,並要根據不同的部位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花卉,這樣才能達到藝術的效果。每一次的鏤花都是一次創作,也是審美情趣的升華。平時,要在紙上反複練習繪製圖案和花卉,到了用的時候才能嫻熟的掌握和運用,這個過程是很艱苦的。

銅器上的圖案和花紋不都是鏤刻的,有的部位是靠模具衝壓形成的,每個作坊都有許多各種花卉的鋼質的模具,這種工藝衝壓出來的圖案整齊,效果好,同樣富有藝術的魅力。塔西師傅讓工人把各種模具和工具拿出來,給我們看。工具真不少,有大小鑿子、各種規格的花紋、圖案鋼製模具、大小木榔頭、大小鐵榔頭、大小剪刀、鐵尺、卡尺、各種規格的鑽頭、刻刀、大小平板鐵銼、大小三角銼、圓形銼、砂紙、皮老虎、爐子、焊錫、錫塊、鏨子、錐子、小刀、大刀、尖刀等約有近百種,令人眼花繚亂。

銅器的最後的一道工序是對不平整的地方進行打磨處理,使其變得光滑、明亮、耀眼,整個圖案和花紋清晰可見,造型要勻稱、美觀,這樣才算是一件合格的產品。

了解了銅器的製作過程,解開了我們的謎底。使人確實感到做好一件工藝品是那樣的不容易,要經過那麼多的程序,要經過多少人的手才能完成。同時,還有傳統文化對他們的熏陶和審美情趣的積累以及嫻熟技巧的發揮,才使銅器工藝品那樣絢麗奪目,叫人愛不釋手。

塔西師傅已培養了20多名徒弟,現在還有十幾名徒弟跟他在一起學習。許多徒弟已經獨立工作了,可以獨當一麵,也做出了不少好的作品。縣文體局的同誌告訴我,《維吾爾族銅器製作技藝》已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塔西·阿布列孜和他的弟弟阿布杜艾力·阿布列孜都被列為主要傳承人。他們告訴我,還要將這項技藝準備申報地區級和自治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項技藝。

維吾爾族銅器和銅質工藝品製作技藝含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銅器產品,在造型上、工藝上、圖案的使用上,都有時代的烙印,含有不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維吾爾民族工藝品的曆史和特色。維吾爾族有喜歡使用銅器的傳統,在他們的生活中被廣泛的使用,高品質的銅器和銅質工藝品也是顯示主人地位和身份的一種象征,這在研究維吾爾族的工藝美術的曆史和工藝品的造型及民俗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遊業的發展,人們對維吾爾族銅器和銅質工藝品需求量的增加,這對促進維吾爾族的銅器工藝品的發展帶來了一個機遇,使維吾爾族古老銅器製作技藝將會煥發出青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