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昔日古戰場

秘境尋蹤

作者:張暉

翻開《世界曆史》,公元1865年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特殊詭異的一年,至今都令曆史學家和術學家陷入深思。

那年的全球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充滿了天災人禍、血雨腥風:在太陽初升的日本,幕府征兵諸藩瘋狂進攻長門、薩摩屬地,英法美荷等艦侵入日本迫其開商埠;在朝鮮俄軍入侵元山,大院君大殺天主教徒;在中國內地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徹底敗亡於此年,數以十萬計的太平軍殘部及撚軍被絞殺;在越南六省大鬧饑荒,海盜水匪盛行;印度災變死者逾百萬人;俄羅斯派兵進攻塔什幹;歐洲則紛爭不斷,普奧法多方周旋;在美洲更是一片混亂,牙買加人民大起義,英國大肆屠殺,多國混戰死傷無數;而美國北方用數以萬計生命換來的南北戰爭勝利,卻迎來了廢奴總統林肯遇刺身亡……

1865年的世界為何如此多災多難,至今沒有人給出答案。而位於東西方文化交彙之地的新疆更為此塗抹了濃重的一筆,正是這一年被曆史學家稱為世界戰亂史中最齷齪的戰爭降臨在新疆各族人民頭上,這就是中亞浩罕阿古柏侵略軍入侵新疆之戰。

浩罕是由烏茲別克人為主建立的一個中亞汗國,在18世紀中期清朝統一新疆時,曾一度“臣附”清朝,後逐漸強盛,便不斷侵擾新疆沿邊地區。同治四年,即1865年春,趁新疆政局動亂之機,派軍官阿古柏侵入南疆,利用和卓後裔張格爾之子布素魯克等人擊敗各種抵抗力量,並在喀什建立了封建宗教殖民的“哲德沙爾”政權。1870年,阿古柏又帶兵越天山侵占了烏魯木齊地區。他在這些地方實行落後野蠻的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統治,肆意屠殺掠奪,使新疆各族人民大批淪為奴隸,社會和經濟遭到空前的浩劫,使新疆曆史出現了嚴重倒退。

長達數年的戰爭,阿古柏的戰火蔓延到塔裏木盆地的南、西、北緣近200公裏的範圍內,這一廣大區域的社會和經濟在全疆範圍內來說遭到了最為嚴重的破壞。曠日持久又此起彼伏的戰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誤了播種和收獲,大批的各族農牧民或者被迫參與戰爭,充當炮灰,或者逃避戰爭而藏於戈壁深山。大批的牲畜被強迫用於戰爭,生產力遭到極大的破壞。

阿古柏不是新疆人,不是維吾爾族人,而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公敵。阿古柏使用最多的政治稱號是“阿塔勒克阿孜”,譯成漢語就是“聖戰者之父”的意思。但在他的刀鋒之下,死去的並不隻是被視為異教徒的漢族人。為了鞏固他的政權,維吾爾族人、柯爾克孜族人、回族人都是他的作戰對象。他進攻和田,殺的是維吾爾族人,進攻葉爾羌,殺的是維吾爾族人和回族人,與司迪克作戰,殺的是柯爾克孜族人,攻取庫車,殺的是維吾爾族人,而攻占伽師縣,一樣殺的是維吾爾族人。

長夜漫漫,在阿古柏的黑暗統治時期,喀什地區廣大各族人民把希望寄托於內地漢族人民的支援上,寄托於清朝大軍的到來。在喀什地區的所有地方,維吾爾族居民往往在街頭巷尾成群結隊地談論著漢人即將到來的消息,不管這些消息是否可靠,人們總是按照自己心意編織出許多令人振奮的漢族人就要到來的故事安慰自己。在喀什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則曆史記載:伽師縣地方一個維吾爾族人在犁地後撒種子時,有人問他:“喂,朋友,請問你在種什麼呢?”那位農民回答說:“還用問嗎?當然是種赫太依(指漢族人)”問話的人心領神會,十分讚同直點頭。從這段記載不難看出喀什廣大維吾爾族人民多麼熱切盼望清軍和漢人能早日到來,團結戰鬥,共同打擊入侵者的心願。

除伽師縣域的各民族抵抗外,在它的周邊如今天嶽普湖縣的木華梨一帶,即農三師四十二團境內,由於是反抗阿古柏的維吾爾族上層人士依卡熱甫夏伯克的家鄉,這裏遭到阿克柏的殘酷鎮壓,整個村莊被夷為平地,許多人為國捐軀。而在葉爾羌,維吾爾族群眾曾高喊;“殺死安集延人”的口號,男女老幼一起上陣,奮勇抵抗阿古柏侵略者,一度打得浩罕軍隊大敗而逃。也在葉爾羌,阿古柏還受到當地回族武裝民團的頑強抵抗。阿古柏占據喀什地區廣大土地後,原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阿布都熱依木等少數民族人士,曆經千難萬險,逃離阿古柏魔掌,輾轉趕到北京,反映情況,請求中央政府出兵。在北京,當他們得知清軍進疆平亂的消息後,紛紛主動請纓,自願擔任西征軍向導。同時,喀什噶爾商人拜合提等人受到當地原清朝維吾爾族官員的委托,不畏艱險,抄近路翻越冰達阪,長途跋涉到達北疆,向代理伊犁將軍榮全呈遞了《喀什噶爾回子伯克宣貼》,代表喀什各族人民,向清朝表示了心向祖國、渴望統一並決心協助清軍光複祖國邊疆,全殲入侵強盜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