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營銷有哪些新招數?
在接下來的春節檔,由於去年有幾部電影在春節檔期的成績優異,今年的大年初一一共有《七部電影同時上映,紛紛來搶春節檔這杯羹。可想而知,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電影市場,各大片方之間在宣傳營銷方麵又會鬧出多大的動靜。
不過如今的電影宣傳營銷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不僅僅隻是依靠明星站台做宣傳、跑路演這樣的傳統宣傳方式。看看過去一年中,電影營銷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而進入到2015年,又出現了哪些新的宣傳方式呢?
公投檔期:《暴走神探》
本應與《一步之遙》同日上映的電影《暴走神探》,臨時撤檔改到並不讓人意外,不過該片引人關注的卻是之前片方開啟的線上檔期公投活動。在如今競爭慘烈的中國電影市場,檔期往往決定了很多電影的命運。
而《暴走神探》片方聯合十大平台發起檔期公投,觀眾的投票數據將被實時統計更新,支持率最高的檔期將成為《暴走神探》最後的公映檔期。
當然且不論最後的檔期是影迷所選還是片方內部操作,但起碼這一形式引起了不少影迷的好奇心,用網上投票就能左右電影上映的檔期,這樣似乎把高大上的電影宣發瞬間與影迷平時的生活拉近了距離。
先看後買:《熊出沒2》邀你先看片段
電影《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則有些另辟蹊徑地在數百城市發起了別出心裁的“先看後買”活動,邀請觀眾“任性”地先看片、後買票。活動現場,觀眾們將集中免費觀看8分鍾電影片段,如果喜歡即可立即購買全片電影票。
盡管隻是8分鍾電影片段,但能給影迷們“至少質量不錯才敢這麼做”的先入為主的印象,而當8分鍾放映完畢,觀眾掃描片尾字幕的二維碼,便可立即購買全國點映影票,觀看全片。“先看後買”把“購買影票”與“觀看電影”的順序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顛覆;“喜歡才買”則令觀眾放下疑慮。
遊戲聯動:《鍾馗伏魔》推手遊
好萊塢電影《第七子》正在熱映,隨後的《鍾馗伏魔》則將在大年初一上映,而兩部中西方魔幻題材的電影不約而同地做了同樣一件事,那就是發布“移動遊戲”,即手遊。
《鍾馗伏魔》的宣傳方雷先生表示,早在電影項目前期便同時在進行手遊的策劃,為的就是在電影上映前後能同步推出手遊。片方為使電影價值最大化,而遊戲公司為能製作出具有市場優勢的遊戲,雙方往往就電影版權進行合作,創造聯動效應。
不過不少玩家都反映,這類遊戲的品質不高且缺乏創新,雖然是電影同名遊戲,但隻是借了電影的殼,其內容與電影的關係並不大,使得不少電影版權淪為空殼和噱頭。
業內觀點:宣傳也得有參與感
光合映畫導演過多部影視劇,也為徐靜蕾、孫儷、鄧超、張涵予、王寶強等藝人提供過宣傳服務,該公司的副總經理鄭玲聊起這個話題,她表示:“因為現在整個娛樂已經和生活圈慢慢融合的關係。”
“以前可能不少人覺得電影或者娛樂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們和大家的生活並沒有交集,但如今隨著娛樂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競爭日益激烈,大眾們更能接受的是親民、有互動的方式,太高冷的大家已經不吃這套了。”鄭玲說。
“以前電影宣傳可能關注的就是明星,畢竟藝人有關注度,以此為切口更有號召力,但如今宣傳的媒體和渠道方式越來越多,所有的渠道都像是一個媒體,娛樂產品慢慢融入大眾的生活,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成為一種趨勢,這時大家的需求就不僅僅是明星的效應,還希望能有多元化的方式來娛樂,因此電影營銷才會更加重視與觀眾的互動,以便更有共鳴。”
觀察:營銷影響票房有限
如今電影的營銷方式越來越多,搶頭條、博眼球的招數也越來越高明,然而營銷隻是錦上添花,並不能主導一部電影的成敗走向。大多數營銷的作用是影響前三天票房,後麵都是口耳相傳。
電影好不好終究是要回歸到電影本身的內容上的,電影過硬質量好,加上巧妙營銷自然是雙贏,否則前期營銷再好,如果電影難看,巨大的落差反而更讓人失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