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組織體係不健全,缺乏全額、全程、全員的參與。能否做好全麵預算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於組織體係保障。企業雖然有預算管理委員會,各級領導也在預算委員會任職,但都沒有適當加入預算管理之中,而將預算的主要職責歸類於財務部門,缺少各基層部門、人員的參與和溝通,削弱了預算編製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執行功能也受到影響。使得全麵預算“人本管理”、“係統管理”、“戰略管理”的宗旨無法真正實現。
(四)編製方法不科學,預算指標指導性差。目前企業忽視對資本預算、現金流量預算、財務預算的編製,大部分是依據業務預算,對成本費用進行重點預算控製,主要依賴於一定時期的財務報表數字,進行增量預算與討價還價並形成了模式化。缺乏對各方麵實際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判斷,基本沒有采用零基預算、項目預算、持續改進預算等先進方法,使預算指標編製不合理、脫離實際。
(五)預算管理過程不完整,執行措施不力。多數企業在全麵預算管理時存在重編製、輕執行的現象,不重視預算的跟蹤檢查和控製,超預算無預算的項目時有發生。由於企業缺乏嚴格的預算監督製度,預算執行的隨意性很大。不少項目可以因預算調整權的濫用、強調其特殊性而得以實施,造成預算的編製形同虛設,可靠性不足。
三、解決的方法和對策
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與提高基礎管理,解決預算編製存在的問題:
(一)樹立全麵預算的科學理念,發揮與企業戰略的協同效應。全麵預算管理是企業獲得最佳配置的管理模式。要實現與發展戰略的對接,必須使發展戰略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形成一種互動關係,即戰略決定預算,預算修正戰略,通過不同時期的預算分階段、分步驟演繹出競爭戰略、資源戰略等目標,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堅持剛柔相濟,解決預算鬆弛。強調預算編製剛性原則的同時,要不斷依據內外環境變化,嚴格按照程序調整全麵預算,做到動態管理,保證預算的準確和有效。通過全員、全過程的參與,對預算指標的製定進行充分的調查和討價還價,運用先進預算方法,配以科學的獎懲措施,最大程度上解決預算鬆弛問題。
(三)建立嚴格完整的全麵預算管理體係,保障其權威性和有效性。協調全麵預算的組織、執行、控製、評價等流程並形成體係,建立多層次預算管理單元,分級分層、細化責任,使得“層層有目標,人人有任務”,同時強化預算的後期管理,做好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預算偏差,不斷優化改進預算循環,使之良性發展。
(四)改進傳統預算方法,科學細致編製預算。以業務預算為核心,重視資本預算和現金流量預算。在費用成本預算時,改進增量預算等傳統模式,引進零基預算等科學方法,細致進行成本費用的目標控製,做好重點資本性支出目的規劃,量入為出,不突破界限,保障編製預算的合理有效。
(五)重視控製檢查,強化預算的執行力。建立健全關鍵指標的責權利機製,充分運用內部審計等手段,定期對預算執行進行檢查,完善並創新預算評價環節。不僅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財務與非財務指標的動態信息反饋,而且對預算指標製定的科學性進行反透視,不斷校正預算指標,保障預算管理的成功應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麵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一種重要的經營管理模式。隻有不斷堅持實踐,才能提高企業資產使用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