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階段,研究組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特長,針對具體的關鍵技術和應用(如ARM與FPGA混合係統設計、GPS應用等)展開學習和研究。第二階段結束後,學生提交作品或研究成果等,最終的參賽選手從研究組的學生中產生,學習組的學生若表現突出亦可加入到研究組中。
2.2強化校企合作,為備賽創造優越條件
相對正常的教學過程,備賽的實踐性很強,與企業間的合作更為重要。通過強化與企業間的聯合,建立高校與企業更深層次的互助合作關係,不僅能節約資金,為擴大競賽受益麵創造條件,更能將企業的創新意識、理念和最新科技成果帶進校園。
2005年,為促進嵌入式教學發展,武漢大學正式加入英特爾大學合作計劃,2007年和2009年,在與英特爾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互助與合作發展關係的基礎上,我校分別建立了武漢大學—英特爾多核技術聯合實驗室和武漢大學—英特爾嵌入式技術聯合實驗室,並獲贈包括英特爾Xscale架構教學平台、英特爾®;淩動教學平台和多核軟件開發包在內的,具有很強實踐價值的嵌入式和多核係統開發設備與軟件,這些硬件環境為利用備賽擴大競賽受益麵工作的有效實施創造了優越條件。
除了硬件配套設施的建立,我校還定期邀請企業專家來實驗室講學,或組織學生進行技術培訓,或參與學生設計方案的討論等。圖1展示了英特爾公司知名專家來我校講座的情況。
2.3以課程為背景,促進教學與備賽的有效結合
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嵌入式係統與設計和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兩門本科生課程對備賽工作起著支柱性作用,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課程還榮獲2007年度“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稱號。作為英特爾多核課程大學計劃三所種子學校之一,武漢大學在協助華中、華西、華西北等三十幾所高校開設多核課程的過程中,與兄弟院校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積累了一定經驗。不同於嵌入式課程的正常教學,嵌入式競賽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在備賽教學過程中,課程組的老師從實踐應用的角度出發,結合最新的嵌入式技術,對兩門課程的教學與實驗內容進行了反複提煉,精煉成“嵌入式係統綜合設計”和“多核編程與係統優化”兩個課程專題,組織學生強化訓練,學生在緊張和連續的短期教學過程中收益很大。
除了兩門課程專題外,我們還聘請校內外的技術專家有針對性地講解電子係統綜合設計、圖形圖像處理與編程技術、音視頻處理技術、Linux操作係統與程序設計等,學生可以選聽,還可以進行實踐,靈活豐富的教學活動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這些以備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很多有創意的想法和設計作品反過來又作為各課程的參考設計和實例引入到教學中,豐富了相關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2.4將備賽與競賽有機融合
備賽第二階段的結束,正式參賽選手的確定,並不意味著競賽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對那些未能選上的學生就到此停止了。我們把這部分學生組織起來,除了參賽資格外,讓他們享受跟參賽選手同等的待遇,包括接受競賽指導、專題講座和討論、課程免修和研究經費支持等,淡化競賽概念,支持和鼓勵“非參賽”學生進行參賽作品的設計與研究。對於他們提出的創新想法和設計,或酌情加入到競賽作品並給予豐厚的獎勵,或推薦申報國家級或校級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或作為嵌入式係統設計優秀作品給予大力支持。
2.5評價與考核重在引導和激發創新潛能
備賽中的評價與考核隻部分作為選拔的依據,最終目的還是監督學生做好階段性知識點和成果總結,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和實踐。評價和考核機製參考了競賽規章,按照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整,根據學生(或團隊)完成的設計作品情況、作品展示、設計總結報告、答辯表現等因素進行綜合評價,詳細評分標準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