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構建的網絡教學平台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成熟,教學從原來的PPT課件升級到基於網絡問題(Webquestion)的方式,為了利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我們建立了課程教學網站和個人教學網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網站主要承擔教學平台資源展示的角色,圍繞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從教學內容、教學思路合方式、教學課件、教學參考、課程要求等體現課程的特色,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教師也建立個人網站,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網站中及時發布教學內容、作業、實驗情況及學生作品。學生作品的公開展示,激發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我們還建立了FTP作業係統,學生以FTP的形式上傳作業文件,還可以在網絡空間中實現文件的備份與轉移,甚至可以實現網絡中文件的共享。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及時解決學生在課程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我們還建立課程答疑係統、BB平台討論板、仙湖論壇等各種互動平台提供學生提問和教師答疑,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借助平台進行學習交流,這有利於“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有了這些平台,學生可以隨時提問,而老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情況,解答學生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及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答疑過程積累了學生的問題和老師的答案,他們是可重複利用的寶貴資源,後繼的學習者可以從以往學生的問題及其解答信息中獲得有益的幫助,老師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內容和策略進行調整,提高教學質量。
4考核方式和內容的改革
期末考試采用計算機網絡考試的方式,全部上機完成,考試的內容包括所有教學內容,著重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應用性的操作,其中理論占60%,操作占40%,操作題考查綜合排版、郵件合並、複雜表格的繪製、公式和函數、分類彙總、高級篩選、圖表的繪製和修改、數據透視表、數據庫和數據表的創建、查詢的創建等知識點。由於平時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30%,而平時成績主要來源於綜合性實驗的成績,所以本課程總體上是理論和實踐並重,並適當偏向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考核,這有利於培養應用型人才,也符合我校的人才培養定位。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和應用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大部分學生可以設計出合格的作品,作品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和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從期末考試成績看,學生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理論和實際操作;從訪談結果看,絕大部分學生認同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該課程是比較滿意的。
5結語
目前實施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順應形勢的發展,能夠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有利於學生計算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種有效、可行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郭偉剛,駱懿玲. 大學計算機基礎[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 郭偉剛,郭俐,駱懿玲. 基於學生信息素質培養的地方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9(20):26-28.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ompter-basis
LIN Qiu-ming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mputer ability of the new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we have a new exploration in content of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ways.
Key words: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case teaching; task-driven; net-work teaching
(編輯:郭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