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目前的教學方法難以得到良好的教學效率
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現代多媒體教學[3],目前的教學方法習慣於通過教師講解和示範、學生模仿和練習傳授知識。學生往往形成“唯書”、“唯師”的固定思維模式,被動接受幾乎成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唯一形式,且傳統的學科教學是以掌握理論知識為目標,以“滿堂灌”和“大運動量訓練”為基本方法。顯然,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法是不適應當今教學要求的。
3.2目前的授課內容不能很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通過課堂調查發現,學生認為在計算機課上一直有收獲的占42.7%,不到一半,有部分學生覺得從來沒有收獲,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高,滿意度也不高,隻占了35.4%。而據調查顯示,學生獲取計算機知識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很少有自己創新的東西。
3.3目前的授課方式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調查中幾乎所有學生都希望老師減少講解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們,這說明學生不滿意教師的“滿堂灌”,喜歡憑著興趣去學習,喜歡自主活動,不喜歡教師過多地約束他們。當然,不能因此說教師的指導不重要,而是說明教師的指導存在問題、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教學中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教學觀念落後是這門學科教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3.4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
在調查中發現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發展不適應,學生死讀書,實習時間太少,動手能力差,學生與社會接觸少,創新能力差,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4改革措施
4.1傳統性改革措施
由於V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初學者容易感到枯燥難懂。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和壓力,部分學生依賴性較強,學習主動性較差,也有一定數量的學生急於編程學習,忽略了許多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據此,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改進和完善。
(1) 針對學生的意見,教師應在教學上多采取考前輔導、集中講解考題、增加答疑、增加上機時間等活動。
(2) 在課堂上繼續堅持教學改革與實踐,強調基本概念、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細節指導,做到內容新穎,難度適宜。
(3) 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僅要“專”,而且要“廣”、“博”,還需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教管技能;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銳意創新。
(4) 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所包含的新理念,把它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是每位教師必須長期研究的課題。教師可精選或自編更直觀、易理解和掌握的教學軟件,選在內容和編排上較合理,易於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教材,提高教學質量。
4.2創新性改革措施
(1) 在愉快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為學生營造恰如其分的、以人為本的、具有個性化的人文主義學習心理環境。創新課堂設計要緊緊聯係周圍的實際生活,要體現教學的實踐性、趣味性、人文性。要預測學生對這些任務會出現怎樣的心理反應,以便有效保障良好的學生學習環境和課堂教學環境。
(2) 采用任務驅動方式[4],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任務”是指將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設計成一係列的“學習實踐”任務。通過任務驅動來調動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拓展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采用發現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引出“發現點”[5]。讓學生圍繞“發現點”展開討論,提出多種設想。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拋磚引玉,啟發學生從以往的知識、類似的程序設計經驗等角度展開思維。對於學生形成的每一種假設進行分析,留下一些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問題,讓他們去“發現”;得到一些他們“發現”的內容,然後相互補充、綜合。這種發現的喜悅比單純教師知識的傳授印象要深刻的多。
(4) 采用“建構主義”理論,培養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學生綜合素質。
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計算機、多媒體、網絡也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即作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