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學科研實踐一體化,知識能力素質齊增長(2 / 3)

最後,我們還用某一具體的實踐項目,將軟件工程的關鍵課程貫穿起來,實現了從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到實踐、從基礎到應用的多層次逐步深入的課程教學體係。在課程設置上,我們實現了軟件工程專業的軟件架構設計、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需求、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等課程的協同教學和實踐,將離散數學、C++程序設計語言教學與數據庫應用、操作係統等課程結合起來,使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

2.2多方位的課外實踐活動

課堂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課外實踐創新活動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創造了空間,為學生提供了發揮特長的平台。

我們成立了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開展實訓項目、發揮創意的舞台。基地把需要研究的企業項目引進來,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攻關;為學生創業活動提供了實踐的孵化器,允許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容忍他們的失敗,使部分學生脫穎而出;鼓勵學生參與直接為社會服務的實踐項目,參加“大夏杯”、“挑戰杯”等課外競賽及教師的科研項目。

學院還設立了大學生科研基金,鼓勵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從事科研工作。2006年至今,我院已立項項目達47項,已結項目達22項,涉及軟件工程、嵌入式係統、數字娛樂、信息安全、網絡與通信等領域。學生通過實踐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動手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在各類科技創新比賽中屢屢獲獎。

學院還和微軟、IBM、英特爾、惠普等100多家企業建立了實習合作關係,並設立了30多家實習基地,學生畢業前必須到軟件企業實習3~6個月,作為公司的準員工參與實際項目。

2.3完善的科研實踐“一體化”機製

我們建立起課堂教學、課程實驗、項目實踐、學生實習、課外鍛煉等多環節的實踐創新“一體化”機製[3],選擇“掌上型自主導遊器”、“軟件學院信息化管理係統”等有實際需求的項目開展教學。實施項目時,各課的任課老師和項目指導老師相互結合,共同組織教學。任課老師講解軟件工程的理論知識和經驗,指導老師向學生說明項目需求,並進行技術指導。每門關鍵課程的任課教師負責教學過程(一學期)中學生項目組的軟件規範實踐工作。

我們建立了麵向“一體化”科研實踐的管理機製,對實踐過程及成果進行計算機化管理,動態跟蹤、監控和管理項目的執行過程[4],明確項目實施與各課程之間的關係,協同推進項目完成後的評價及最終成果的整理等,進一步縮小了學生實踐項目的成果和實際企業產品需求的差距。

3實踐創新改革的實施效果

實踐創新教學改革實施以來,特別是科研實踐“一體化”機製在軟件學院2004級、2005級、2006級實施以來,惠及學生近500人,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提高。學生對什麼是規範的軟件開發過程有了切身體會,並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優勢[5],通過課程實踐、項目開發和實習切實提高了動手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