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學科研實踐一體化,知識能力素質齊增長(1 / 3)

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其中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是教學改革和科研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軟件工程專業是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率先設立的麵向工業界培養軟件工程師的專業,因此對實踐能力的要求更高。華東師範大學軟件學院對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進行了探索,將實踐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組織課外實踐創新活動,並提出了軟件工程專業科研實踐“一體化”機製。我們結合軟件工程專業的實際情況,在實際應用項目中貫穿軟件工程涉及的關鍵過程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過程觀念,建立起課堂教學、課程實驗、項目實踐、學生實習、課外鍛煉等多環節的實踐創新機製。

1實踐教學的問題

軟件規模越來越大時,軟件開發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於是“軟件工程”出現了。它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用工程化的方法開發軟件、管理軟件開發過程[1]。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直接麵向軟件企業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軟件工程師,因此要有較高的實踐能力。目前,我們雖然在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學生實習等方麵加大了與企業界的聯係,並有一些創新之舉,但實踐創新教學在以下幾方麵仍有待提高:

(1) 課程教學。課程教學雖然加大了編程實踐的分量,但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要麼單純講理論,要麼單純作試驗,教學環節與實踐環節有些脫節。每門課的老師都講孤立的小例子,部分內容重複,缺乏在各個課程中一以貫之的實際案例[2]。項目實踐與教學內容銜接不好,學生難以獲得真正符合項目要求的實踐鍛煉。

(2) 課外實踐。目前軟件學院的學生畢業前有機會參加三個月到半年的企業實習,還有部分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或課外競賽等。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缺乏項目實踐機會,特別是設計和實現大的項目軟件的機會。學校設立的學生科研基金項目也麵臨“僧多粥少”的局麵。

(3) 實踐教學管理機製。目前,軟件工程還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管理機製,實踐環節孤立,院校科研基金、企業實習、科研興趣項目、畢業設計等工作缺乏關聯和統籌安排。

因此,通過課程教學方式的深化、創新實踐項目的鍛煉、科研實踐管理機製的完善等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體驗軟件工程開發的過程和規範,成為優秀的軟件工程師,是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緊要任務。

2建立“立體”的管理機製

針對以上情況,我校軟件學院進行了3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逐步建立起了從課堂教學、課程實驗到項目實踐、學生實習等環節的“立體”實踐教學管理機製,並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加大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具備了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具體舉措如下:

2.1注重實踐的課堂教學改革

我們首先加強了課堂實踐環節,包括上機實踐和課程項目開發,實踐課學分達到專業課程總學分的30%。在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程序基礎課中,上機實踐作為一門實踐課獨立出來,加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在大二增加了多門實踐類課程,讓學生盡早接觸實際的軟件開發項目。在暑期設置軟件開發實踐環節,在大三、大四分別設置為期半年的實習期,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軟件企業項目開發體驗。

其次,我校積極探索注重實踐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再死記硬背理論,而是通過實踐有效地理解並切實掌握概念。教學活動跟蹤最新的技術發展,將科研活動融入到係列課程中。如在麵向工程的遊戲項目實踐課程中,我們采用教師點評和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打破了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采用基於工程的教學方式,用遊戲引擎進行設計,符合業界的最新標準;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項目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采用Project和CVS等軟件管理項目;定期彙報進展,進行期中檢查、期末彙報,嚴格控製進度,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