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對待嘉實元和的發行
基金
作者:王群航
收益率預期、規模預期以及購買時間預期均存在各種不確定性,對嘉實元和直投封閉式混合型基金的樂觀情緒從何而來?投資者須冷靜待之。
根據媒體的報道,嘉實元和直投封閉式混合型基金(下稱“該基金”)已經獲批,即將開始發行,並且,已經有人充分樂觀地“預計在發行之際采取比例配售的模式”。綜合市場上各種渠道傳來的消息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大家一定要冷靜對待這隻新基金,不要因為看見了所謂創新的光環而興奮。
相對於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的一大顯著優點就在於它有法定的公開信息披露,並且對於信息披露的質量也有明確的要求。由於該基金屬於公募基金,屆時也將會有全麵、規範的信息披露,廣大投資者一定要由此來充分了解該基金的相關情況,並進行全麵深入地分析,然後再做投資決策。
在此,我想提醒大家認真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關於收益率的預期
關於該基金的未來收益,某大媒體這樣寫道:中石化銷售公司原始股上市的收益“保守估計在20%-30%之間”,另外,網上還有50%,甚至100%的傳說。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本文不做推敲,但有一個幾乎一致的現實,那就是這些信息已經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購買欲望。但是,那些預期的收益率數據靠譜嗎?如果靠譜,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如果以媒體轉述的上限30%為參照,那麼,該基金的股權投資對於該基金整體的淨值貢獻將在10%左右。這個收益率,能夠算得上高嗎?
從媒體已經披露的一些信息來看,該基金的規模可能至少為100億元,其中或將會有至少30億元投資於中石化的混改項目。那麼,上述的收益率預測是這至少30億元投資的收益率呢?還是整個基金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是年化的呢?還是整個項目投資周期完成之後的呢?如果是後者,這個項目的實現周期將會有多長呢?至少,在該項投資能夠正式上市之前,其對於該基金的淨值增長貢獻或將暫時為零。
此外,如果說中石化銷售公司的銷售業務是一大塊“最賺錢”的資產,那麼,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要去香港上市呢?為什麼不能夠留在國內?畢竟曆史數據表明,國內市場的發行價、開盤價要比香港高。還有,如果上市了,該基金立刻就可以賣出相關股票嗎?如果政策與規則允許賣出?該基金能夠及時賣得出去嗎?市場上有足夠的流動性支持嗎?如果剛上市時不允許賣出,那麼,中國石油的曆史故事會在這個股票上重新展現嗎?上述疑問都將可能是一些潛在的風險。
從理論上看,一級市場必須賺錢,或者是極大概率地要賺錢,否則一級市場將無法存在。同時,作為央企的項目,在中國這個特定的市場環境之中,並且還有混合所有製改革這個時代大背景,不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要明確地予以年化,那麼,作為一個大概率的大項目——大盤股,它預期將能夠賺多少呢?
關於規模的預期
關於該基金的規模,市場上先有300億元的傳聞,後有100億元的傳聞,反正不管多少,關於該基金的規模,應該大概率的是有三位數,畢竟發行封閉式基金與發行開放式基金不一樣,前者是要預設規模上限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規模上限,本文再次提醒廣大投資者必須要謹慎對待這隻規模巨大的基金。
為什麼?因為:(1)根據我們以往一貫的一般性投資基金策略,總是建議投資者多多關注中小規模的基金,因為大規模基金的業績總是相對略差一些,因為運作那些大基金的難度要相對更大一些。
(2)中國基金史上最大一隻新基金就是嘉實發行的,即2006年12月12日成立的嘉實策略增長,規模為419.17億元,由於該基金的巨大規模已經超出了該公司的管理能力極限,開始運作之後,該基金的業績及後來的營銷策略、規模變動情況等,大家都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