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學存在狀態的再思考(2 / 3)

3. 管理學可證實性的再思考。許多管理學者都是實踐者,管理學實驗的外部條件是在不斷變化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實驗的結果是否正確也就不可能得到證實;而每一位研究者的價值觀念不會盡然相同,這也是一個學者的理論得不到另一位學者讚同的原因所在。所以從管理哲學的角度來看,管理的理論是一種相對真理,其不存在所謂絕對真理。而管理活動和管理現象的複雜程度,也決定了管理實踐應當應用多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來進行分析,而各個科學學派之間在對管理的分析能力、研究角度等諸多方麵亦存在著不同,這導致不同學派之間存在著溝通中的困難。同時,在管理的學者中,在追求理論的實踐性和唯知性上的分歧是比較大的。學院派學者傾向於用定量的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理論的精確度,而實用派則更傾向用定性的方法,更注重理論的成果在管理實踐中應用,管理學者研究目的不同,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存在較大的分歧,這也注定了他們很難走到一起。

三、關於管理學目前狀態的思考

管理學的眾多管理理論各說紛紜,但無論其研究的是環境還是個人,無論其研究的是團隊還是組織,無論其提出的是“經濟人”假設還是“社會人”假設,這些看似互不相幹,甚至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理論充斥著管理學這棵大樹。這些不同的理論,就像是點綴在一棵大樹上的點點樹葉,其形狀、脈絡甚至是顏色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根植於管理學這棵大樹,所以不論各個理論之間是多麼的迥異和不同,其根本是相同的。其研究的宗旨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探究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係,以求最優化地實現其目的。可以說,任何管理都包含著思想、人、行為、觀念、方法以及結果,所不同的是,他們在用不同的角度來向世人展示著這棵大樹的枝繁葉茂。那些被歸類到不同派係特征的管理學術語如:決策、係統、職能和行為等,幾乎被包括在所有的現代管理學著作和教科書中,並且取得了比較一致的含義,在管理的行為中遍布於其中的是認識論、本體論和方法論。同時,在管理的行為中,關於人的研究的深化是對其過程模型不斷進行改進的結果,並基於此不斷揭示出了管理科學的其他新理論。

反思一個世紀以來的管理學風雲,我們不禁驚歎這是一個管理思想大家輩出的世紀,泰勒、法約爾、梅奧、巴納德、孔茨、德魯克等等,他們的出現使管理學終於從經驗走向了科學。同時管理學也同經濟學一道成為了科學界最為顯赫的學科之一。然而,在驚歎之際,我們也必須承認相對於蓬勃發展的的管理實踐和眾多的管理學著作,當前對管理學這一門學科的回顧和反思顯得尤為薄弱。通過發展和完善,管理學終會形成其一整套被管理學研究者所廣泛接受的管理學基礎理論和研究範式。既然管理學是一棵大樹,就會有成熟完善、枝葉繁茂的一日。

四、關於管理學發展的思考

目前形成一種適用的管理理論和科學的進程無疑是緩慢的,迄今我們仍未能就管理的科學基礎獲得明確的認識,也還不能清楚地表述合格管理者的確切含義。管理理論的各個學派都非常維護自己學派的觀點和方法使之不受攻擊和更改,這一切使得管理的理論和科學極難形成統一的理論體係和研究方法。與此同時也存在各個學派趨向彙合的跡象。這種彙合,雖然遠未實現,但是各學派中采納以至發展綜合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的人越來越多。盡管要走的路程還非常遙遠,我們仍願對管理理論走向合一的一些趨勢和探索進行梳理。

1. 係統論學派的觀點。作為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的係統論,其是本世紀四十年代由美籍的奧地利學者貝塔朗菲建立的一門新興學科。係統論是研究所有綜合係統和子係統的一般分析模式、規律和原則的理論係統。管理學係統論學派認為管理的係統構成及其變換是係統的,規律的具體化。同時,管理工作者具有的係統論觀點是管理世界主體觀點的重要構成部分。係統論管理學派認為,管理實際上就是用係統的觀點對組織或企業進行係統分析、係統管理的過程。該學派的一種重要的特點就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企業係統動態模型的特定步驟:分析情況、找出問題——分析各要素間的關係——建立係統——進行運算、比較分析——修改模型——實際應用。係統管理學派對組織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將係統論的方法運用於管理之中,使管理思想有了新的發展。在管理思想的發展曆程中,係統思想成為管理學思想理論體係的一大支柱,並在根本上改變著管理這門科學的性質,同時也改變了管理學研究領域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