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學存在狀態的再思考(3 / 3)

2. 經驗學派的觀點。經驗學派多從行為主義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經驗著手進行考察。經驗學派的特點是對當前社會體係是否科學並不關心,而熱衷於維護和改進社會體係以及其功能。經驗學派在方法論上,秉承經驗性的研究,在研究方向上沿用實用主義的研究目標,在思想上則堅持了多元的社會觀。如德魯克認為,管理的任務主要有三條,一是取得經濟效益,二是使工作和管理具備生產性,並同時讓管理工作者感到一種成就感;第三是合理處理組織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顯然,這些思考和研究並不是針對一個局部問題、一個環節進行的。更重要的是,該理論體係會隨著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檢驗、進行調整,使實踐管理理論在複雜多變的管理實踐麵前具有極強的“張力”。

3. 管理過程學派的觀點。過程學派關於管理學理論發展方向的分析和探索,盡管出現了某些希望,但時其麵對的是仍然茂密紛亂的管理理論叢林。其在研究上雖然取得了些微進步,但是為了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找到某些方法來加快前進的進步。首先是語義上的澄清,之前有關管理和相近學科的演講,往往按照不同意義來使用一些常用的術語。諸如“組織”、“層級”、“直線與參謀”、“領導”、“權力”、“計劃”、“職責”和“策略”等術語,這些術語在使用中就被賦予過不同的含義。雖然目前在這類術語上的麻煩仍然存在,要達到對一些關鍵術語和概念的涵義取得一致意見的路途還很遙遠,隻能說是地平線上已透出希望之光。其次,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管理學研究者發現組織理論作為一個學派,其範圍實在是太大了,導致管理理論往往被認作是組織理論的一部分,即同管理有關的那部分理論體係;再次,領導理論與動因理論出現了相互融合的趨勢,領導理論同動因理論的這種融合也著重說明了領導方式和組織環境的重要作用。此外,從目前最新出版的有關組織行為學的書籍中可以發現有些管理學者已經開始認識到,群體實踐活動中的行為,必須更緊密地同組織、機構設計、用人、計劃、領導和控製結合起來。這實際上是一個包含希望的跡象,因為它至少等於承認,在有關管理的場合,對個人和群體行為的分析,很會很自然地溶合到某個統一的管理理論和體係中去。

參考文獻:

1. 羅瑉.現代管理學.重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45-98.

2. F·W·泰羅.科學管理原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9-36.

3. 丹尼爾·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35-568.

4. 郭鹹剛.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2.

5. 林曦.科學哲學視角下的管理理論叢林成因探析.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0.

6. Gareth Morgan and Linda Smircich.The Case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5, No. 4 (Oct., 1980), pp: 491-500.

7. 尹衛東.百年回眸——哲學視野中的西方管理思想流變.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168.

8. 張媛媛,李宇.對管理本質的再思考——管理學的普適性.北方經貿,2008,(10):16-17.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立項課題“完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與處置機製的對策研究”(項目號:2011lslktglx-63),課題主持人:張媛媛。

作者簡介:張媛媛,大連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東北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3-11-28。